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5章 大宋弱乎哉 (第1/2页)

甘庄柳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再说我们梁山好汉打辽国。辽国其实不好打,好打的话,赵宋朝廷早就打下来了,还能等到我们来,给我们送军功?

宋与辽之间,可以说是整个北宋期间最重要的外部关系,双方打打和和数百年,根据双方史书记载,大小战斗不下数百次,但在这些战斗中,北宋十战九败。难道北宋真的积贫积弱到如此地步?

那倒未必。铁牛从六个方面进行对比说明:

一是从疆域上对比:北宋自宋太宗赵光义开始,其统治疆域,北至河北燕京,东至东海,南至海南南海,西至川陕、甘肃。其疆域相对之前的唐来讲,确实缩小了不少,但其整体面积仍然大于周边国家,且牢牢控制了当时中国最为富庶的中原、江南、成都平原等地,可以说是东西南北中,要粮有粮、要矿有矿,海水江河相挤,山地平原迭次,算不上地大物博,至少也是物产丰富。与北宋相比,当时辽国的统治疆域主要是南至河北一带,东至渤海湾、朝鲜等地,北至蒙古,西达宁夏,其控制疆域面积大体上略小于北宋。但与北宋严格的中央集权相比不同,辽国在东北、蒙古的统治,主要依靠松散的部落联盟,也就是说这些地区某种程度上只是名义上臣服于辽国,各自均有各自的组织架构和武装力量,这些地区的部落力量随时可能对辽背后捅刀,而辽实际控制的核心区域只有河北、燕京、蒙古东南、东北西部等地。其物产与宋相比完全是天壤之别。当时的蒙古和东北之地,粮食产量均较低,只适合游牧民族的部落式发展,而不适合统一的中央王朝的发展,否则,其过长的冬季完全无法支撑其庞大体系的运行,这也是为什么一到冬季,辽军就会习惯性南下的一个原因。

二是从人口上对比:北宋人口在顶峰时高达一亿多人,这些还只是户部的官方户籍记载,并不包括那些为了逃避人丁税,而没有进行官方登记的黑户。北宋的主体民族汉族占总人口比例高达百分之九十五,其余如南方的苗族、羌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较少,且性格温和,稳定性较高。而辽国人口在顶峰时为九百多万,其中主体民族契丹族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女真、蒙古等其他少数民族占比百分之三十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在辽国的统治区内,北方汉族占比达百分之十左右。很明显,在人口对比上,辽国的总人口数不但远低于北宋,其构成结构也远比北宋复杂。

三是从武装力量对比:北宋建国之初基本承袭唐朝制度,后来为了巩固皇权,又进行了相关官职和军制的修正,但大体分为禁军、厢兵、乡兵、番兵四种武装力量。其中可以把禁军理解为全训的国防武装力量,厢兵理解为对内维稳的半训武装警察部队,而乡兵理解为普通的基层治安力量,番兵则为民族地区的自治力量。在对辽事务上,禁军起主要作用,厢兵起辅助作用,当时北宋禁军与厢兵的数量常年维持在一百万人以上,兵民比例保持在一比一百左右,常驻宋辽前线部队在十万人左右。与唐朝的府兵制不同,北宋实行募兵制。也就是说,北宋的军队都是全日制的职业军人,其训练和战斗素质远高于半农半兵的半军人。而辽国军制同样借鉴于唐朝,实行地方军与中央军并行的军事制度。同时,根据当时辽国的周边环境,辽国建立了按战争对象划分的军区制度,与北宋有所不同的是,辽国除了有番兵制度以外,还设立了专门的汉军,以达到以汉制汉的作用。辽国的常备兵力在五十万至七十万之间,兵民比例保持在一比十五左右,远高于北宋,兵制采取兵民合一和募兵相结合的制度,常驻宋辽前线军队八至九万左右,略低于北宋。

四是从装备对比:仰仗于北宋繁荣的工商业和手工业体系,北宋有极其完整的军械制造链,从冶铁、造钢到刀、剑的尺寸、比例、弓箭的长度、拉力都有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标准化生产流程。而辽国当时的冶铁、制造技术较为落后,基本依赖于其所控制的中原地区的汉人工匠进行相关兵器的制造和生产,其整体兵器水平远低于北宋军队。同时,随着火器在北宋军队的装备,辽国的装备劣势进一步凸显,至辽国灭亡,辽国军队也未能装备一支火器。

五是从动员力量上对比:按照宋朝的兵民比例,在紧急战争状态下,宋朝除了可以将数十万驻守地方的禁军和厢兵调往前线外,还可以利用其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度,紧急动员一百万人左右。而辽国其兵民比例已经较高,在战争状态下,不但能够动员的力量少,且为防备鞑靼、突厥、女真等力量,还要将仅可动员的力量派驻在这些地区,加强对这些地区的镇守。

六是从经济力量对比: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两国交战打的不仅是

《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 第15章 大宋弱乎哉(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