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7部分 (第1/4页)

幽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景恋馗嫠呶颐牵����拇蚶恚�坏较奶欤�说乩镆欢ㄊ浅ぢ�寺逃陀偷氖卟恕@先烁展��88岁的生日,身体很健硕,说话也很大声。对于长征,老人的记忆其实并不那么清楚,他喜欢自顾自地说自己记得或者印象深刻的事情。而且一定是从头说起的。所以,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听老人娓娓道来。现在,我已经很难记起老人说过些什么,不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老人对于历史的珍藏。采访过后,老人特地拿出了一套灰色的军装和军帽。军装很新,老人说,那是几年前参加一个活动之后发给老红军的,他特别收藏了,有机会就拿出来穿一下,感受一下当年的戎马倥偬。不过,他也舍不得多穿,怕衣服弄脏了或者弄皱了,老人说,当年的款式现在很难找呢。老人执意要穿上军装,执意要穿上草鞋。他说,天气好的时候,他会穿着草鞋到院子里走走。我不知道穿草鞋是什么滋味,不过鞋底看上去十分粗糙,想来穿着一定不怎么舒服。老人很认真地在镜子前面整理自己的军装,当年在长征的途中,后有追兵,前途渺茫,他也许从来都没有机会整理一下自己的军装,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穿着军装是什么模样。不过对于他来说,舒服不舒服其实一点都不重要。当一个人挨过所有的战斗、饥饿,还有比之更加残酷的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活到今天,从容不迫地讲述经历,以告诫后人,这样的人对于舒适、奢侈早已看淡,因为他们深刻地理解了生存之道。正如老人所说,经百战之后,他从地狱归来。

txt小说上传分享

跟随父亲闹革命

当红军长征变成举世闻名的壮举之后,很多年过去了,还有两名当年走过长征的姐弟,不知道自己曾经走过长征。71年前,1935年的3月,邓秀英、邓秀英的父亲、大哥、母亲、弟弟邓玉乾、妹妹、弟媳,还有一个姐夫。一家共八个人,随部队开始长征。家里只留下了一个弟弟,守着几亩薄田、三间老屋。

邓秀英姐弟这八个人当中,邓秀英才13岁,比她小的是她6岁的弟弟和一个3岁妹妹。这个妹妹不久就出痘死了。许多年之后,他们回到了四川省通江县当农民,他们还不知道,当年他们走的是长征路。而当年,他们也从未想到,那条没有走完的长路将从此改变他们的一生。邓秀英和邓玉乾分别出生于1922年、1929年。他们的父亲邓心科,早在1932年就已经参加红军,编入红73师(后整编为31军)。邓秀英开始长征的时候13岁,但她“当兵”的时候,还只有11岁。那年她加入了童子团,替红军站岗放哨。姐弟俩虽然是老革命,但他们至今也不知道父亲邓心科在红31军当的是什么,只记得他“有个姓胡的秘书”。一开始,在红军入川前半年多,父亲就不种田了。父亲荒了田地,十天半月才回家一次,听人说是在外面打麻将。妈妈和父亲经常吵架,说父亲不管家,滥赌,是败家子。乡亲们都认为父亲邓心科是个败家子,不事生计,只知道赌博。长征前的1932年,红四方面军入川,在通江建立了县乡苏维埃政权。父亲的身份才公开,全家才知道,“败家子”父亲是地下党员,打麻将是他们碰头的掩护。这时的父亲,已是陈家坝区委书记。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邓秀英加入了童子团。替红军站岗放哨,检查路条。邓秀英还记得,红军是伴随着歌声一起来通江县的。红军唱的歌很多,有打仗唱的歌,有骑兵唱的歌,也有打巫山唱的歌。一直到今天,邓秀英的心里还是记得起这些歌。入川的红军还连连打胜仗,从通南巴打到仪陇、营山,父亲随部队征战。

姐姐背着弟弟去长征

这些都是姐姐对当年的记忆,弟弟邓玉乾并不知道这些事情,他也不知道全家为什么要离开故乡,来那些“除了烂泥和草啥都没有”的地方。但是姐姐知道,如果不长征,他们全家早给杀光了!那时候土匪放话,说“参加红军的都没有好下场”,邓心科那家人“要杀得鸡毛狗尽”。有一天晚上,一个叫王绍怀的地主,闯进乡长的家里,把乡长杀了,这还不算,还杀了两个妇女。其中有一个是邓秀英的大姨妈,乡长则是邓秀英的大姨父。所幸的是,两个小孩躲在床底下,逃过一劫。乡长住的地方和邓秀英家就只隔了一条河,家里排行老二的邓秀英那时已经懂事,知道幸亏当时天亮了,否则就轮到邓秀英家了。惶恐中,全家几次躲到山里。一直到1935年,父亲终于回到通江,接全家作为家属随部队长征。在通江县,不止是邓秀英一家,很多人家和邓秀英家一样,也是一家一家的人跟着红军走,当时通江县据说有两万多人,基本上都走了。打仗的父亲走在前面的部队里;母亲则带着姐弟俩

《我的长征迅雷下载地址》 第7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