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指点迷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按封建贵族之家的婚姻习俗,贾蓉“年二十岁”的话,秦可卿是年小则要十八、九岁,大则也不会超过二十二、三岁。也就是说,秦可卿死时的年龄一般应在二十岁左右,是一个青春早亡之人。按秦可卿在贾府的身份和死时的年龄来说,其铭旌上大书“享强寿”三个字,这不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吗?因为,所谓“强寿”者,即长寿也。《公孙龙了·通变论》篇有云:“黄其正矣,是正举也。其有君臣之于国焉,故强寿矣!”这段文字翻译成今天的白话,意思是说:“黄色是一种纯正的颜色,如果举个例子来比喻的话,就好象国中的君臣一样,君臣各在其位,国家就会强盛而长久了。”在这里,“强寿”一词释作强盛,国运久长之意。当然,如果有人说《通变论》篇中的“强寿”,指的是国家命运,而非指人的寿命短长,不能说明问题,那么,王充《论衡·气寿篇》所述“疆(强)寿弱夭,谓禀气渥薄也。”这段文字却是指人的寿数。其大意是说,人所以有“强寿”和“弱天”之别,根本原因是在于人“禀气”有“渥薄”之不同。俗话说,古人五十而称老,六十曰耆,七十曰稀,八十曰耋,九十曰耄。古人活五十者可谓“享强寿”、而秦可卿一生只活了二十来岁,生命短促,实为“弱夭”,怎么能称得起“享强寿”呢?其实,曹雪芹如此写法,并非是一时疏忽,用错了词儿。这只要联系一下《红楼梦》中对秦可卿生前死后的种种异样描写,我们就不准发现作者另有隐微幽曲之意,正址以此启迪读者去思考秦可卿的真正死因。
小说第5回写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子让他翻看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上所列的每个女子的判词,听了《红楼梦》十四支曲。在李纨的判词之后,有一张画和画中人的判词,其原文是:
诗后画一座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其判词云: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在《好事终》曲文中又写道: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姿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总括图画、册词、曲文的意思,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印象,即《金陵十二钗》正册最末一个女子具有下列特征:(一)她是属于宁府里的人;(二)这个女子“擅风情”“秉月貌”,因“情”犯“淫”;(三)这个女子的结局是耐梁春尽——自缢于高楼。但是,以今传本《红楼梦》中所描写的每一个女子的身世结局来对照册词和曲文中所隐括的意思,可以肯定的说,没有一个女子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秦可卿是宁府的人,“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接近册词和曲文中所指的人,但因情犯淫,悬梁自尽一点,又与今传本《红楼梦》中写其因病而死的情节相悖。对这个恍惚迷离的矛盾现象,应该作如何解释呢?早期脂评本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解开此谜的线索。
风情月貌败家根(2)
甲戌本第13回有一条眉批写道:“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也。”经查早期抄本《红楼梦》证明,这一回正文连同夹批存不足八页,如果除去文中的夹批和后来添加的文字,“少却四五页”的批语是可信的。那么,曹雪芹删去原稿中“天香楼”节”的具体内容和原因又是什么呢?几年前在南京出现的“夕葵书屋”藏抄本《红楼梦》独有的一百五十条批语,其中第13回前有一条长批提供了一些细节。原批说: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故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
从这条批语中可以知道,《红楼梦》作者最初计划是将秦可卿写成一个“节妇”的典型以与“节妇”典型李纨相映照,故把秦可卿的结局写成“淫丧夫香楼”,而非如今传本中所写的因病而死。但是,后来因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建议”又作了删节。所以,壬午之春畸笏叟看了雪芹的修改稿后,写下了这样一条批语:
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是大发慈悲也。叹,叹!
脂砚斋和畸笏老人是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赞助者,最了解作者的写作计划和意图。因此,脂批所披露的有关细节,具有权威性,是我们断定秦可卿的最初死因的最有力的直接证据。
除上引的脂批外,民国后上海晶报副刊发表,臞蝯的《佚话》和新发现的朱衣《秦可卿淫上'丧'天香楼》一文也是秦可卿自缢而死的有力旁证。如果朱衣家藏的早期抄本《红楼梦》尚留
《读书日是几月几日》 第12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