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八章 血雨腥风 (第1/2页)
实在闲得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实京城出现了什么变故,基层军民、官吏基本上不去管也管不着,他们只在意收入有没有少了,物价有没有上涨。
平稳过渡是黄汉既定方针,为此做了大量前期工作,控制好粮价就能够较好的稳定物价。
这些年推广高产农作物,兴修水利设施,在南直隶南通州、扬州、泰州、海州修建船闸和大量小型套闸,提高田亩的抗灾能力。
黄汉所做的一切没有付之东流,较好的遏制了天灾,粮食总产量能够基本保证口粮供应。
这当然也是得益于推广户口本、粮本制度,给原本没有节操的粮食市场制定了最高限价,做粮食生意的商贾想要囤积居奇卖高价绝无可能。
因为价格超过最高限价就会执行紧急状态,老百姓可以凭借粮本按照人口以平价去“红旗大粮行”购买口粮。
有了最高限价这个悬着的利剑,粮商们还真不敢触碰高压线,老老实实做买卖,挣零售、批发之间的差价,挣稻麦加工成为米面的辛苦钱、技术钱。
黄勇率领的龙武水师一直在为海贸保驾护航,每年从大越国、广南国、吕宋、暹罗进口的粮食超过四百万石,而且绝大多数是精米。
有了这些粮食加上屯田分成获得的两千几百万石,用来遏制粮价打击奸商足够了。
万民拥戴的“汉王”高调率领完成平辽的“红旗军”十几万进京,用不着刻意耀武扬威,“红旗军”早就威震天下。
建奴原本是大明北方军民官宦的梦魇,如今被“汉王”打得飞灰湮灭。
稍有实力的大商家都是官僚资本的代言人,他们不但消息灵通,自己也读书、看报,当然意识到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情况。
巴结还唯恐巴结不上,哪有人胆大包天到敢跟“汉王”斗法?
况且太多大商家的一大半资本进行了实业投资,用来投机倒把的资金本来就已经不多,当然不可能兴风作浪。
后世的房价为何一涨再涨?
很大原因就是资本在推动,无他,拥有资本的人群越来越多,投资渠道太少,钞票贬值的速度太快,一个个都认准了屯房包赚不赔。
最后可怜的想拥有自己窝居的刚需者透支了一辈子的收入,从炒房客手里买高价房,算算账,那些几百、上千万的房子,相当于全部是用白银铸造了。
黄汉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不仅仅要出台政策法规遏制资本的贪婪,还要引导资本进入实业,国内如果容纳不下,干脆引导资本参与征服、扩张。
接下来的几天,已经渐渐适应了寂寞的崇祯忽然间又见到了大臣,那是黄汉授意下组建的劝退说客团。
以郑国昌、温体仁、杨一鹏、张凤翼、梁廷栋、吴襄、张之极、朱纯臣、张至发、孔闻诗等等大臣、勋贵组成的三人团轮番进入紫禁城跟皇帝聊天。
所有人都表达了一个意思,劝崇祯识时务,早日禅位,明确指出整个京城都由“红旗军”接管了,大明锦衣卫、东厂如今都投靠了“汉王”。
如果皇帝执迷不悟,保不准就会出现某个“红旗军”将领为了邀功直接带兵冲入紫禁城杀害皇帝。
但是如果崇祯选择了禅让,那时“汉王”会杀白马盟誓护佑皇室周全,谁敢向朱明皇室下手,等待的将是诛灭九族的严惩。
机深刺骨的温体仁说话很直白,明确指出皇帝如果执迷不悟,众臣也有应对的办法,完全可以宣布当今天子中道崩殂,届时扶植太子或者某个皇子继位。
那时再威逼年幼的新君禅位还有难度吗?
温体仁劝皇帝莫要再固执了,何必非得把紫禁城搞得血雨腥风?
这些大臣、勋贵不仅仅每天上午、下午雷打不动来找皇帝游说,还轮番劝说太子朱慈烺。
温体仁、张凤翼、梁廷栋等等劝说皇帝还能够保持该有的礼数,劝注定登不上皇位的末路太子就有些倚老卖老了,有些话说出来就是赤裸裸的威胁。
他们指出“汉王”仁慈,愿意保全朱明皇室,愿意给皇室成员荣华富贵。
但是谁能保证“汉王”系文官武将在久久得不到崇祯皇帝答应禅让消息的情况下,还能够保持克制!
朱慈烺本来就不是个硬骨头,被连哄带吓顿时没了主见。
他干脆来到御书房觐见父皇跪求,明确表态,不求有朝一日当皇帝,只求这辈子平平安安做个富家翁就心满意足了。
崇祯虽然刚强,但是也有柔软的一面,他其实还是很在乎几个儿子。
历史
《明末传奇》 第九百四十八章 血雨腥风(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