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9部分 (第1/4页)

交通工具类:沧海一叶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隽跷牡洌��砍抛挪蝗醚��鏊��笊�腥伦牛骸氨4婀�庖�簦”4婀�庖�簦 比醚��遣笞懦乱�∠茸摺U馐保�跷牡淦剿孛晔拥慕淌谛挛难�醋鞯淖骷疑虼游呐銮捎胨�良缍���跷牡涔瞬坏米约浩��缗#�媛恫辉弥���砗浅獾溃骸俺乱�∨苁俏�吮4婀�猓�遗苁俏�俗�樱���苁俏�吮A粝乱淮�南M��墒悄愀陕鹋馨。俊鄙虼游幕赝芬豢矗��橇跷牡洌�阋怖恋酶��平希��匆彩翘湫�苑恰�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替庄子跑警报”(2)

以上面一些轶事观之,刘文典被时人目之为“怪”、“狂傲”,评语相当精当。从他的身上,我们依稀看到了魏晋人物的风采。但是在刘文典的“怪”和“狂傲”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刘文典对待世事人情,无虚饰、不矫情、不失赤子之真,“君子坦荡荡”。对朱自清、沈从文等刘文典并没有什么私人过节,对陈寅恪他也不见得有什么私谊,然刘文典以他的“学问”标准衡定轻重,决定亲疏,他的这种率真和坦荡却也能见出其可爱处。而在抗战时期艰苦的生活中,刘文典的这种率真和坦荡则尤显得可贵。

刘文典小传

刘文典(1889—1958),著名教授、学者。字叔雅,原名文聪,笔名天明等。安徽合肥人。祖籍怀宁。

刘文典幼年被送进教会学校读书。1906年入安徽公学,师从陈独秀、刘师培。1907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东渡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同时随章太炎学《说文》。居日本期间,爱国主义思想日趋成熟,参与编辑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宣传爱国思想和反清纲领。辛亥革命爆发后,刘文典回国,在上海同于右任、邵力子等办《民立报》,任编辑兼翻译,以刘天明为笔名发表了一系列宣传民主、反袁的文章。1913年袁世凯派人暗杀宋教仁、范鸿仙,两人身亡,刘文典也手臂中弹,但所幸未有大碍。“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刘文典也于是年再渡扶桑,参加了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并任孙中山的秘书,积极从事反袁活动。袁世凯倒台后,军阀混战,辛亥革命成果被葬送。刘文典感到苦闷、彷徨和失望,从此毅然远离政治,立志从事学术研究。1916年从日本回国后,由陈独秀介绍到北京大学任教,时年27岁,由此开始了他的著书立说生涯,直至终老。

从1916年开始,刘文典就担任《新青年》杂志英文编辑,介绍叔本华等哲学著作,译有《进化与人生》、《进化论讲话》、《生命之不可思议》等。1927年夏,受安徽省政府之邀,积极筹备安徽大学的建校工作。第二年,刘文典担任法学院院长兼预科主任,行校长之职。1928年11月,因当面顶撞蒋介石,他险遭枪毙,后被释放。1929年,他回到北京,任北京大学教授。不久,应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之邀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并一度代理过中文系主任。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北平沦陷,刘文典未能及时随学校转移到后方,整日闭门不出。1938年下半年,他辗转来到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任教。1943年,因故被解聘,转而执教云南大学文史系。解放后,刘文典继续在云南大学任教,先后开设“温李诗”、“杜诗研究”等课程,还主持杜甫研究室,被评为国家一级教授。

1958年7月15日,刘文典因肺癌在昆明病逝,终年67岁。

“尽载一切众生,开到永远太平的地方”(1)

战争剧烈地改变着社会,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因为战争而处于失衡的状态。当然,战争也会改变处于其中的每一个个体的生命轨迹。应该说,抗战之前的丰子恺并不追踪社会的热点问题,他并不是一个热心于政治的革命家;我们甚至可以说战前的丰子恺于社会是隔膜的,他全身心地融入自己的艺术世界中,吟诗、作画、饮酒……在童真和自然的天地里他充分感受着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乐趣。我们可以这样说,抗战之前的丰子恺是有几分出世的,丰子恺故居他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都市隐者。但战争却改变了这一切。在抗战爆发之后,丰子恺的生命轨迹发生了什么转变?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他的目光停留在哪里?何处是他的牵挂?

抗战爆发以后,过去集中在都市的艺术家、作家开始奔向抗战的后方。尤其是在上海战役爆发之后,文化人纷纷南下。但是,此时的丰子恺却并没有加入这支南下的文化大军,而是举家由杭州搬迁至他的故乡石门湾。对于一个在战前几乎是不问世事的艺术家,在此时有如此行为当然也是自然而然之事。对于自己

《乱世浮生阴线反包战术图解》 第19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