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9部分 (第1/4页)

缘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陈赓这次突然发病,是因为在越南工作期间超负荷的压力,他经常顶风冒雨,翻山越岭,使伤残的双腿无法承受,刚回到北京,又赴朝鲜考察,从酷热的雨林到严寒的山野,就是铁打的硬汉也要累垮。在傅涯的照料下,陈赓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病情逐步缓解。

老虎滩是大连市南部一个偏僻的小渔港,工人疗养院依山势而建,飞檐斗拱,俯瞰碧蓝的大海,风景优美,环境幽静。难得团聚的陈赓和傅涯经常凭栏眺望大海,群群海鸥逐波翱翔,山间的洋槐树缀满一串串白花,空气中弥漫着甜丝丝的清香。多少年来,戎马倥偬的陈赓没有这样放松过,穿惯军装的傅涯也刻意打扮一下,两条长辫子挽成环状,显得风姿绰约,楚楚动人。恰巧周恩来总理来大连视察,在欧阳钦的陪同下,他和邓颖超特地去看望陈赓夫妇,五个人合照了一张照片,看得出他们的心情都十分愉快。

此时的朝鲜战场,第五次战役已胜利结束,迫使敌人来谈判桌上讲和。但是这次战役也充分暴露出志愿军技术和装备的落后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在战役临近结束的时候,第三兵团所属的第60军180师在后撤转移中,遭敌机和敌机械化部队的袭击和包围,师领导惊惶失措,指挥不力,使全师将士伤亡惨重。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最严重的一次损失。

陈赓接到战报,心急如焚,8月中旬,腿部刚刚消肿,就离开大连,前往朝鲜。此时他已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仍兼第三兵团的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8月16日晚,陈赓在沈阳火车站送傅涯和小建、小进返京,襁褓中的小进紧紧地搂着爸爸的脖子,哭喊着不肯放爸爸走,陈赓强作笑颜,把热泪挂腮的娘儿三个送上火车,一小时后,他毅然登车直奔鸭绿江。在次日的日记中,陈赓记述昨夜与家人惜别时的心情:“各事东西,不胜依依。”

陈赓一行沿途常遇敌机轰炸,加之洪水泛滥,倍尝艰险。他在8月21日的日记中写道:

2 朝鲜战火 中国亟须军事工程师(4)

“今日抵志后。过平壤,见被炸甚惨,残墙断垣,满目疮痍,但人民仍操作自若。朝鲜民族在世界和平事业上,尽了如此巨大之贡献,至今虽困苦不堪,但其志甚坚,从不叫苦。此种伟大之国际主义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8月22日,陈赓到达三兵团指挥部,下了吉普车,人们看到他拄着拐杖,腿还是一瘸一瘸的。他不顾腰酸腿痛,洗把脸、擦擦眼镜片,马上会见王近山、刘有光等各部门干部,听取汇报,调查研究敌情我情,深入思考我军的战略战术和训练部队的方法,他在8月24日和28日的日记中又写道:

“全军干部对我回来,寄托甚大希望,人皆有喜色,这样使我更感惶恐和责任重大。”

“美军是整个帝国主义的支柱,政治军事都有一套,作战上非常客观,不株守成规,善于变化。五个战役中,各有其花样。我们绝不能忽视,必须加紧准备,拼命训练部队,想一切办法加强火力,改变战术;对它一点也不能松懈,然后才能将其战胜。这几天我均本着这点精神教育干部。”

《孙子兵法》上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陈赓多年的用兵之道,也在于此。

9月2日,陈赓到志司报到,那时志司驻地在伊川西北的空寺洞。这里原是一座金矿,陈赓曾在日记中描绘过:“洞深数里,两千磅的炸弹,也打它不穿。住甚安全,但潮湿特甚。”为了工作方便,大家在洞外山坡的树林中搭了许多草棚,彭德怀和陈赓等领导人,也都住在简陋的草棚中,除了一张行军床和挂满板壁的军用地图外,草棚中几乎一无所有。

两个星期后,志司搬迁到平壤以西的桧仓金矿。矿洞很深,到处滴水,迷宫似的洞里伸手不见五指。陈赓和彭德怀、甘泗淇、邓华一起,住在距离洞口20多米的矿洞里面,薄木板隔了四个不大的房间,每人住一间。

那时陈赓身体一直不好,洞子里缺氧,呆的时间一长,必然头昏脑涨。在陈赓的日记中,经常有这样的记载:

“洞居,潮湿又黑暗。曾几次想出洞换换空气,终因警报,不能远离。”“洞中氧气缺乏,使人头痛欲裂,窒息得呼吸不来,但仍是开会。”“会完结。人在病中。”“昨夜失眠,下夜一时尚不能入睡。……”

尽管工作条件恶劣,生活苦,病痛多,陈赓的心情是愉快的,他的乐观活泼的天性,深入基层、平易近人的作风,给紧张而严肃的志司机关带来一股新风。

陈赓在全军高干的第一次亮相是在9月

《哈军工各系》 第19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