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缘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也看得津津有味,目不暇接。
历史知识丰富的奥列霍夫,自然熟悉海滨城市大连(当时称旅大市)这个名字,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旅顺口和大连等地是俄国军队败北的地方;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百万红军出兵东北,秋风扫落叶似的打垮日本关东军,最后,苏军在旅大市驻扎下来。建国初期,旅大市是中苏友好气氛最浓的城市,从城市到乡镇,随时可以看见苏联军人,不少大连人或多或少都会讲几句俄语,形成这座美丽城市的独特文化现象。
。。
第4章 “三边并举” 灵镜胡同调兵遣将(8)
从酷热的中国南方来到气候凉爽的大连后,陈赓和奥列霍夫一行顿感精神大振。欧阳钦、韩光等旅大市党政领导、苏联驻军首长大宴小酌自不必说,那以斯大林命名的大广场,高耸的苏联红军战士铜像,经常传入耳畔的《莫斯科〖CD*2〗北京》的歌曲声,就足以让苏联专家爱上这颗“渤海明珠”了。
陈赓和奥列霍夫一行重点考察的单位是闻名全军的大连海校,这所由海军司令员肖劲光任校长兼政委、张学思任副校长兼副政委、刘华清任副政委的海军学校是在安东老海校基础上建立的第一所正规的海军院校。张学思是“少帅”张学良将军的胞弟,英俊潇洒、才华横溢,他向陈赓和苏联专家介绍了大连海校仅仅经过70多天的准备,就在大连老虎滩苏军一个炮团营房和寺儿沟的两所旧学校里开办起来,从1950年2月1日开学至今,克服教员不足,经费缺乏的严重困难,不断为年轻的人民海军输送急需的人才。大连海校电子学副教授慈云桂又向陈赓和苏联专家介绍了教学规划、教员与苏联专家的配合等问题。
对大连海校的考察,使大家深受启发,陈赓对奥列霍夫说:“海校的经验对我们筹建军事工程学院很有借鉴之处,肖司令员说的‘海校要以教学为主,以学生为主体’,我看非常正确。”奥列霍夫赞成陈赓的看法,他对海校教员的水平之高十分欣赏。
那么,能否在大连建立军事工程学院呢?陈赓和奥列霍夫虽然十分喜欢这座滨海城市,但是临近炮火连天的朝鲜半岛,保密和安全问题仍是大连无法逾越的障碍。陈赓和奥列霍夫站在老虎滩海校的山冈上,眺望波涛滚滚的大海,心中不免有一丝遗憾,他们还是决定再往北去。
考察组在沈阳参观了一家军工厂,当天乘火车到了长春市。小汽车在宽阔笔直的斯大林大街上往南岭方向行驶,路过人民广场,车里的苏联专家突然惊喜地喊了一声。陈赓让司机停车,大家走出来,仰脸一看,一座青色花岗岩纪念碑突兀而立,碑的顶端是一架“雅克”型轰炸机的铜雕。这就是苏联红军解放东北时留在长春的苏军烈士纪念碑。
作为空军将领,奥列霍夫兴趣盎然地仰望着飞机铜雕,不断发出赞叹的自语。在沈阳,他们看到的苏军烈士纪念碑是以坦克为顶端装饰雕塑,现在这个飞机最对奥列霍夫的胃口了。他对陈赓说,这些纪念碑是中苏两国军队友谊的象征,非常值得仔细看一看。大家又继续乘车往南走。
到了第九航校已是傍晚,吃罢晚饭,奥列霍夫建议考察一下航校教员的业务水平。于是陈赓一行坐在会议室里一张长方形大桌子的周围。一会儿在航校领导带领下走进两位年轻的教员,翻译对他们说:“苏联专家出了几道数理题目,请你们答一下,不必紧张,没有时间限制。”
两位教员显然没有思想准备,脸色紧绷绷地愣了一会,这才低头看试卷,会议室里安静极了,陈赓和徐立行并肩坐在长桌最远的一端,四位苏联专家分坐两个长边,两位“考生”面对着陈赓,俨然是古代考状元郎的殿试,气氛十分严肃。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第一位教员交卷了,陈赓看着这个年轻人,身材不高,面容白净,挺秀气的。考卷在专家手中传了一遍,他们议论了一会儿,翻译对这位教员说:“专家说,你所有的题目都答对了,很好!可以回去了!”
奥列霍夫站起身来,从桌子上的水果盘中连抓了四个绿里透黄的大苹果,塞给这位先交卷的年轻人。一会儿,另一位教员也交了卷,领了四个大苹果,高高兴兴退出考场。
奥列霍夫对陈赓说:“看来航校教员的数理基础不错,这些题都回答对了!”
陈赓刚才表情严肃,他是怕那两个教员考砸锅,现在又恢复了快乐的情绪,夸奖起航校领导来。徐立行问了一句:“第一位交卷的小伙子挺聪明,叫什么名字呀?”
航校领导忙回答:“叫陈启智。”
“调给
《哈军工全称》 第10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