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 (第1/4页)
泰达魔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卷:世界科幻文学史 第三章:不朽的宗师(1下)
凡尔纳的科幻小说被后人指责为充满了盲目、廉价的乐观主义,这与文人阶层推崇悲剧和忧患意识的普遍价值观背道而驰。但是提出这种观点的人忘记了凡尔纳的生活背景。凡尔纳生活的国家既不是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也不是现在位列二流国家的法国。当时法国是地球上的超级强国之一,拥有大片殖民地,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仔细阅读凡尔纳的作品便可以品味出,他的乐观主义来自真情实感,是当时法国乃至欧洲社会乐观精神的如实反映。这种乐观精神的基石,正是科技进步和全社会的工业化。凡尔纳作品的乐观精神,与其说来自他自己,莫如说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它把早期的科学浪漫主义保留在小说里,鼓励着许多科技后进国家的青少年读者去探索未知,钻研科学。
而且,凡尔纳创作其经典科幻小说的那些年,正值三、四十岁的壮年。这时,他事业有成,稳步发展,目标明确,年轻人的朝气仍存,而自身实力强大了许多,又稳定地步入主流社会,并非后世许多文人,属于灰暗的“边缘人士”。他为什么要不乐观呢。
到了中年以后,祖国在战争中惨败,家庭又遇到诸多不幸,凡尔纳的作品“深沉”多了。到了晚年的《约拿旦号历险记》,其文学技巧达到高峰,而宿命态度也达到高峰。但这个时期的作品往往不受人们重视。
再有,评论家认为他的作品文学技巧单薄,人物塑造平面化,缺乏丰富的内心生活。其实这些问题凡尔纳本人并非不知道。但是,他当时是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不仅创作方法上是全新的,读者也是“新”的。读者们认同怎样的写作风格,凡尔纳和他的出版商都拿不准。以作者晚期的《流星漂流记》等作品来看,凡尔纳并非没有描写复杂人性的创作能力。但是他在早期的成功后,谨慎地保持了最初的写作方法,其中作品销路是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其实,正是这些评论家眼中的“缺点”,使凡尔纳的作品在传播上拥有一个重要优势:道德观上非常单纯,适于“教化”之用。教皇利奥八世亲口夸他的作品“纯净无瑕,朴实无华”。在二十世纪那些意识形态针锋相对的不同国度里,凡尔纳的作品都因视为无害的儿童科学启蒙读物而被引进。以致于我们翻开世界各国科幻文艺史,考察其最早时间段里发生的事情都会发现,翻译凡尔纳作品是必不可少的一页。
人们常把凡尔纳当成预言家。但如果说真正属于他的预言,不是潜水艇、飞机或者宇航技术,而是他对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预言。这一预言体现在他晚年的杰作《约拿旦号历险记》中。可惜的是,这部没有任何科技奇观的伟大作品淹没在《海底两万里》的惊涛和射月大炮的烈焰中,久久不受人重视。
小说完成于作者去世前一年,作者在这部作品里几乎总结了自己一生的经验。小说的主人公是个无政府主义者,把“无上帝、无主人”作为自己的信条。他的真实身份是某北方帝国拥有继承权的王子,按照故事中的描写,可以断定他是俄罗斯王子。当时的俄罗斯也是无政府主义者的大本营。这位王子厌恶人对人的统治,渴望无限自由,最终自愿地离开当时被各国瓜分的土地,来到南美大陆最南端火地岛中的奥斯特岛上。那里还不属于任何一国,只生活着印弟安土著。王子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被他们称为“勒柯吉”,意思是“救星”。因为他拥有火枪和医术,经常救助原始状态的土人们。勒柯吉就成为他在故事里的名字。
勒柯吉在奥斯特岛生活多年后,智利和阿根廷达成协议瓜分火地岛,奥斯特岛属于智利管辖。不过,由于远离智利本土,智利从未派人前来。勒柯吉知道这个协议后,准备迁往另外的无主岛屿。就在这时,一艘名为“约拿旦号”的移民船在该岛外遇难。船上载有一千多名前往南非拓荒的各国移民。船长、大副等有权力的人都在风暴中死去。勒柯吉就把这些人接到岛上生活。并帮助他们建房过冬。在这个过程中,勒柯吉显示了高超的生存本领,受到几乎全部移民的爱戴。移民洛德士等人请求他在一盘散沙的情况下担任领导,但坚持无政府主义信仰的勒柯吉一次次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智利政府为了吸引移民留下来开荒,承诺放弃奥斯特岛主权给这些移民。“奥斯特邦”成立了。信奉社会主义的律师博瓦勒通过宣传,成为领导人。但他除了政治鼓动外,全无治理能力,只知道把船上储备的生活物资无偿分发给人们。大部分移民素质低下,怨天尤人。除了李威利等少数人自觉进入岛的深处开荒外,剩下
《科幻电影大全》 第50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