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26部分 (第1/4页)

泰达魔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果放眼未来的话,再过一些年,社会大众对幻想类艺术的接受障碍就会基本消除。那时,科幻文学能不能争取到大众喜爱,主要本身努力的问题。“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中国经济正在以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中国正成为一个新的现代化国家,现代科技在国家生活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比例越来越大。新一代作者和读者是伴随着电视机、游戏机、电脑和互联网络长大的。科幻这种形式是与他们的特点一致的。因此有了一种‘科幻的自觉意识’”。(韩松《中国科幻的当代处境》转引自《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论文集》)

世纪之交,高新科技的大潮席卷中国。在这个大潮中,想象力被赋予了至高的位置。“Inter需要有幻想力的人去搞,另外还要有一些童心,还需要有充分的恒心和毅力来搞。可能这几方面都重要,首当其冲的是一种想象力。”(张向宁《泡沫的下面是酒》,搞自《中国经营报》2000、6、6、12版)来自高新科技第一线的行家的体验很能说明问题。

实际上,所有上述幻想类文学的市场份额在这些年都有极大提高。它们共同压缩着主流文学的市场空间。对科幻市场完全可以长期看涨。

2 中国社会的人口素质已经大为提高。

科幻文学要求它的欣赏者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它的读者的知识结构不是琴棋书画,而是理工农医。八十年初那次科幻大潮兴起时,中国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六年,上大学还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态。以这样的人口平均素质,自然无法孕育足够的“科幻人口”。

而今,在许多沿海发达地区,高中教育实际上已经普及,大学正在朝普及化发展。全国大学在校生人数超过千万,相当对于一些小国家全国的人口数量。即使我们仅仅为这个群体创作科幻小说,也可以获得稳定的读者群。

第三节:科幻市场的一些盲点

但是,科幻市场潜力巨大,不等于它的现状很好。它现在的市场份额,也没有平均落到每一个想开发这个市场的商家那里。笔者亲历中国科幻数年来,深知赢得厚利者少,血本无归者多。其实,科幻市场仍然有大量肓点存在。针对这些肓点开放产品,事半功倍。

当人们谈起科幻市场时,往往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是从文化、国民素质等八竿子打不着的方面侃谈。这些言论无足轻重。具体到科幻出版市场来说,它的兴旺与否,完全看其市场链是否形成。作为众多出版物的一种,科幻出版市场无异于其它,也不过是由“作者——出版商——发行商——零售商”组成的。这就是它的市场链条。这个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畅通无阻,一部好作品才能更好地到达它的读者手里。而目前科幻市场上存在的问题,首先便是这个链条本身建造上的问题。

在这个链条的一端,作者是早就市场化的。并且,十几年下来已经贮备了相当多的成熟作者。许多在创作盛年期离开科幻界的朋友,其实不是创作力下降,而是没有得到他要得到的东西。一旦价值链打通,科幻市场仍然会吸引他们回归。更何况,每年市场还催生着许多新作者。

出版商是科幻市场链接的第一个问题。目前惟一成功的科幻出版商,就是《科幻世界》、《科幻大王》两家科幻杂志。前者暴赚,后者小赢。这些年中,陆续有一些新的科幻杂志涌现出来,但要么已经消失(《科幻海洋》、《科幻时空》),要么转轨(《科幻迷》)。其余的科幻杂志,其市场表现还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判断。

而这些年的科幻图书市场上,能够大赢的基本不是科幻圈里的作品。如《真心英雄》、《非法智慧》等等。无论其作者,还是作品本身,从科幻角度都比较边缘化。这就与出版商有极大关系。出版社搞图书,与杂志社不同。年年变换选题。但是,科幻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如果不是长期扎在这个市场里,经常接触经销商和读者,很难对它把握得很熟练。相当多的出版社对科幻抱着极大兴趣而来,但仅仅出版一套书就罢兵而去。这种试探性的出版,远多于深思熟虑后的系统化出版。其实,第一次接触科幻市场,只能对它有个初步了解。如果没有坚持几年的打算,第一试基本都会打了水漂。

正因为是尝试,出版社在作科幻图书时,多不愿意投入资金去宣传。在发达国家的出版界,一部畅销书的宣传费用,占到总码洋的百分之四到五。而笔者接触到的出版社,在科幻图书方面,只通过朋友关系,在报刊上发一些书讯而己,从不作大规模宣传。在如今每年有数万种图书出版的情况下,一种新书不宣传就投入市

《科幻电影大全》 第126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