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4部分 (第1/4页)

西门在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过去,‘青云’之志,素来是男人们的专利,必须要有过人的手段和因缘际会,方得实现。对于宝钗来说,要想实现青云之志,飞上枝头变凤凰,更是需要非常非常的手段。不过,宝姐姐有的就是手段。只奈何时运不济而已。

高续本设计了宝玉失玉后心智丧失,然后被李代桃僵之计哄弄,稀里糊涂的和宝钗就成了亲,而黛玉也在是夜,二宝的红灯高烛的喜庆之中,凄凉地泪尽而逝于潇湘馆。不能不说,高续中,这一回的情节设计还是很出彩的,也是后四十回的高潮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全书的高潮。这说明,在很大程度上,高续这里的情节设计是有依据的。我想,高续可能沿用了原书一些最基本的情节,包括:1、宝玉失(黛)玉;2、因失(黛)玉,而心丧若死;3、二宝成婚。宝玉失玉,并不是说黛玉就死了,而是说失去了,得不到了,或者说是失去了黛玉的爱情。大家都知道,真正的打击,不是你爱的人去了,而是你爱的人不爱你了。而最大的打击则是,那个你爱的人,并且也爱你的人,被别人给抢走了,想到她可能天天以泪洗面,叫你情何以堪,恨如何熄?若断送自己心爱之人的,正是自己的亲人(老王?)或者妻子(宝二奶奶),自己又如何能坦然面对呢?

不少红学专家以及红迷朋友认为宝玉的‘意难平’,是在叹息不能左拥右抱,钗黛兼美。有这样认识的人,实在是浅陋浅薄之至。这里的意难平,自然是恨意难平,有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味道。终身误,恨的是谁?毫无疑问是宝钗。我们知道,宝姐姐的美对宝玉有很强的杀伤力的,前80回,宝玉不是看呆了,就是忍不住想摸上一摸。那么,为何反而成亲后,宝玉要冷落这个大美人呢,要天天‘空对着’呢?这岂非暴殄珍物吗?这里只能说明,宝玉有恨,无法释怀的恨。这样的恨,饶是宝玉这样的博爱的人,这样的多情种子,这样的爱惜疼惜女儿家超过自己的人,都没有办法不情冷。这也证明了后几十回,宝钗在黛玉的去向以及二玉的感情变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扮演着无可替代的决定性的角色。当然,也少不了另一主角,老王(王夫人)。宝玉在悼念晴雯的祭文里有:‘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以晴雯的丫鬟身份,以及和宝玉的感情程度,如何能让宝玉有如此之恨,而且这个恨的对象还是宝玉之母王夫人?如果把这里的晴雯换成黛玉,就不难理解了。

宝钗是怎样登上二奶奶宝座的?有没有机会青云之上呢?请看钗入青云下一回。

林黛玉母亲之死

脂砚斋在第2回中批注:

【未写荣府正人,先写外戚,是由远及近,由小至大也。若使先叙出荣府,然后一一叙及外戚,又一一至朋友、至奴仆,其死板拮据之笔,岂作十二钗人手中之物也?今先写外戚者,正是写荣国一府也。故又怕闲文赘累,开笔即写贾夫人已死,是特使黛玉入荣府之速也。】

此处写的很明显,说的是写贾敏死,是要给黛玉进贾府找个理由,说明几个事实:1、林妹妹很小就进了贾家了;2、黛玉进贾府不是因为母亲去世,而是其他原因;3、贾敏在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很可能还健在。

那么具体黛玉母亲什么时候死的呢?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57回,紫鹃试玉那一回,老太太说的很明白,说林家没人了,都死绝了。说明黛玉父母此时已死。具体什么时候死的,应该跟林如海之死有关系。按老太太说的,林家没人了都死绝了,最大可能就是林家被抄家了,林如海夫妇正是这时候死的。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林黛玉之死(1)

一、决不可能早死

1、林黛玉是女主角,通书一干人物都是围绕宝黛来的。

2、黛玉是花神是百花仙子,是葬花人,意味着黛玉之死应该在12钗里面最靠后的。要不还葬什么花呢。

3、黛玉的判词中没有看出任何早死夭亡的痕迹

4、黛玉还泪的本质是报恩,如果只是因为婚姻失利而死的话,则没有完成报恩的本意

论薛宝钗之丑(1)…还丑陋以本来面目

总是见到有些人为薛宝钗的一些令人不齿的行为,进行荼脂抹粉的粉饰,甚至说什么宝珠被丑化,简直是可笑。要真是宝珠,人抢着喜欢都来不及,那顾得上去丑化。

又有人说什么千红一哭,好象红楼梦里所有女儿的结局遭遇,都值得读者同情感怀似的。实际上,千红一哭是这些红粉自己哭,不是别人哭,这些红粉中有些人值得哭,有些根本就不值得哭,薛宝钗就是不值得哭的典型。她就是个没结婚

《红楼女人的命运》 第4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