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没事找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广大铁道兵指战员和数万民工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战,襄渝铁路在1973年10月接轨通车了。
2
在襄渝铁路穿越鄂西北的修建中,毫无疑义铁道兵功垂千秋。而处在修建丹江口水库和建设“二汽”的极度繁重劳动中的鄂西北人民,同样该彪炳史册!我们再来看老专员李才的回忆——我们在极艰难的情况下,组织人抢建襄渝铁路闻十段。铁路主体工程铺设及隧道开挖由铁道兵承担,附属工程及后勤服务由地方负责。1969年11月,郧阳地区从房县、均县抽调干部民工8000人,组建民兵师,由陈玉文等同志带领,与部队一起苦战。1973年,火车试运行,为二汽运送了大批急需器材物资。铁路经过之地,需要征用大量耕地,拆迁民房,公路改道,改建水利设施,迁移电话线路。为了做好这些工作,郧阳人民忍痛牺牲,拆迁民房3万平方米,重修水利渠道5000余米,公路多处改道。沿途的电话线路要在保证通讯畅通的情况下拆迁架设。这些工程都是与铁路同步进行,人力极其紧张,全部靠沿线群众奋力完成。
当时,由于建设的需要,我们还必须扩建老白公路,抢运建设器材。在襄渝线未建成之前,二汽建设的物资、器材、设备,全靠唯一的与外地接连的老白公路运送。这条公路是1937年国民党政府修建的,基本是一条简易公路,坡陡弯多,路面狭窄,不少地段仅容一车通过,沿途没有一座桥梁,路随坡走,晴通雨阻,根本无法适应二汽大规模建设需要,扩建改造这条公路就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在决定二汽上马的同时,就安排了公路的扩建任务。1967年开工,整整用了三年时问,才全线贯通。
在扩建老白公路的同时,对支援三线建设有关的区县公路干线也同时进行扩建和翻修。施工中,除钢材、水泥、炸药外,修路工具、民工食用粮、副食、蔬菜都是民工自己从农村无偿带来,运送供应的车辆,沿途一年四季不断。那些年,到处是“前方”,到处是“三线工地”。数百万吨的物资,必须在短期内运进二汽建设现场和铁路建设现场。而当初的交通状况是:大批物资经汉丹铁路运到丹江,或经汉江水路运到丹江、郧县后,再经丹土路、郧十路、老白路、石竹路运送到建设现场。襄渝铁路边勘测边施工,丹江口水库建设紧锣密鼓,境内原有公路远远不能满足建设的需要,十房公路还在修建,十堰没有直通竹山、房县的公路,这些情况势必影响三线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了加快三线建设,尽快改变交通闭塞的状况,老白公路、郧十路、丹土路、光房路的改扩建,同期上马,并延伸各县区际公路。汉江、堵河航道的整治疏通,码头、桥梁的建设,数条公路的扩建延伸,均同步进行。郧阳全区当时的劳力为70万人,每年都要拿出15%左右的劳力常年投入公路建设。正是:10万人修水库,10万人在筑路,10万人建二汽,剩下老弱病残治山沟(那些年,全国学大寨,到处治山、治水、治土)。因为缺少劳力,大片土地荒芜,粮食减产,农民饿饭。
郧阳:苦难而发着哲学之光的石头(8)
当年,放在鄂西北的工程都是国家的大工程,工程建设需用的木材,建设大军做饭取暖需用的烧柴,都是沿路就地取用,“择优而伐”不取分文。开挖武当山隧道,需用大量填塞木,就安排在均县的官山、盐池河区砍伐,需用多少砍多少,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砍。沿路民工、铁道兵需用烧柴,就在路基沿线数十里内砍伐。唯一的规定就是不砍桐籽树、花栎树等经济林,五年内砍了多少,简直无法统计,郧阳的百万亩秃山都是那时留下的。
那几年,修建铁路的铁道兵依秩到达郧阳,1969年4月选遣部队加民工一下子来了近5万人,全部由均县接待。均县丹江口镇、浪河、老营、六里坪住满了部队和民工。1970年10月至次年春,铁路建设大军陆续从郧阳经过,其中大部分是徒步行军到达工地,郧阳地区在丹江口至白河450里的公路上,根据到人规模、到时不定的特点,分设六个食宿接待站,四个茶水站,炊事服务人员250人,储存大量粮食、蔬菜、烧柴等物资,保证过境民兵吃饭、睡觉、喝水,共计接待32万人过境。
那几年三线工厂占用、道路占用、两个水库淹没,全区共减少耕地5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4,致使郧阳农民只剩下每人二分当家地。
当时仅在十堰地区范围的建设大军就10万多人,二汽建设全面开工后,十堰人口猛增至二三十万!这么多人要吃要烧,柴米油盐酱醋菜,哪样都少不了。特别是烧柴用量大,完全
《大江北在哪里》 第1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