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0部分 (第1/4页)

温暖寒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三)十纵原地不动。

(四)理由详另电。

其实,不用“详另电”中的“三纵决不要去南口……”,林彪也会猛然醒悟:如果3纵也去了南口,就会在平津间留下空白地带,可能使北平之敌趁隙逃往天津。

一会儿这么想,一会儿那么想,一个脑袋还经常打架呢,更何况两个脑袋,意见分歧原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问题不在于几个脑袋,多少种意见,而在于哪个是正确的,大家都要服从真理。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是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挥下取得的。辽沈战役中的南下北宁线,平津战役中的“隔而不围”、“围而不打”,堪称兵家绝唱。但是,将帅千虑,难免一失,毛泽东毕竟是人不是神。而战争年代的林彪和毛泽东,则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几近天衣无缝,万无一失。

比之傅作义和蒋介石呢?

19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致电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为着统一领导夺取平、津,并于尔后一个时期内(大约有三个月)管理平、津、唐及其附近区域一切工作起见,中央决定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三同志组成总前委,林彪为书记,所有军事、政治、财经、经济、粮食、货币、外交、文化、党务及其他各项重要工作均归其管辖,以一事权而免分歧。

林彪——“华北王”。

之后,是“中原王”、“中南王”地一路“王”下去。

这一切之前,是“东北王”。

而这一切,首先在于毛泽东的信赖和林彪的不负这种信赖。

从红4军到红1军团,再到115师,毛泽东一直把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中主力的担子,让这个“娃娃”扛着,其职务擢升之快也是不多见的。而从江西反“围剿”,到长征路上闯关夺隘,再到平型关大捷,林彪这个“娃娃”也真争气,让人服气。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打了不少胜仗,也走了些冤枉路。林彪说不应走“弓背”,应该走“弓弦”,走捷径,否则这样下去会把部队拖垮。在会理休整时,他给彭德怀打电话,让彭德怀站出来指挥部队。又写信给中央三人小组,要朱毛下台。他让红1军团政委聂荣臻在信上签名,被拒绝。红1军团军团长林彪,就一个人签名送去了。

后来,毛泽东说林彪:你懂什么?一个娃娃。

这话明显是一种蔑视、不屑,可在后来的实践中,却看不到毛泽东对林彪有任何的疏远和不信任,倒把这笔账算到了彭德怀的头上。

在延安,朱德从前线回来,周恩来、任弼时从苏联归来,毛泽东都不去迎接。1942年10月,林彪从重庆回来,一向晚睡晚起的毛泽东,特意起个大早,亲自下山迎接这个“娃娃”,与其紧紧握手,一路上问这问那,并安排他住到紧靠自己的地方。

辽沈战役还在进行,徐向前兵团进攻太原,阎锡山向傅作义求援,傅作义来个“围魏救赵”,准备偷袭石家庄。此举将直接威胁西柏坡中央首脑机关的安全。毛泽东极度不安,致电林彪,询问能否让11纵先行进关。同样极度不安的林彪,迅疾命令4纵、11纵和3个骑兵师火速进关。

据说,延安时期,长得纤巧、白净的林彪,被一些职务、资历都比他高的人称为“大姑娘”。而在后来他身边的秘书、参谋眼里,无论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也无论怎样与他利害相关,那面部表情告诉人们的都像是与他毫不相关,那看地图的样子则简直就像个呆子、傻子。可无论什么人都能看到,或是感到,凡是他认准的理儿,就是十头老牛也拉不回来的那种倔强和刚韧。

自“八•一五”前离开延安,林彪再未与毛泽东谋面,但他们的心是相知的。他们都知道对方的水平、能力,自然也就晓得那话语的分量。更知道无论怎样各执己见,碰出什么样的思想火花,都是为了战争的胜利,为了共产党的前途、命运和江山,而且最终都能统一到正确的意见上来。

辽沈战役,歼敌47万多,只从营口跑掉几万人,毛泽东认为“是一个不小的失着”。

有人说,这是毛泽东对林彪的标准太高了。

第五章 (二)血战丰台

离休前为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李维英老人,当时是5纵13师宣传科长。

老人说:

5纵从喜峰口入关,到三河地区集结,这之前半个来月就是行军。从三河动身后,就刀出鞘、弹上膛了,先后夺占昌平、沙河,截断傅作义西

《枪杆子1949txt下载》 第10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