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8部分 (第1/4页)

击水三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梁启超在澳洲期间,不畏劳苦,不畏艰险,遍访华侨埠户、到医院看病人,进入工矿区,体味平常华侨的民生疾苦,得到了澳洲同胞的欢迎,澳胞深受感动,纷纷答应捐款救国,梁启超的影响震动了澳大利亚政府。每到一地,政府官员必定到场欢迎,甚至总督、议长还主持欢迎会,陪同参观。一时,澳洲华侨无不扬眉吐气,深感骄傲自豪。

梁启超一面四处演说,激发华侨的爱国热情,扩大中国的影响,另一方面,四处活动寻求资金援助。毕竟梁启超来澳洲的最终目的就是募捐资金,支持保皇会活动开销。原开始,梁启超见到澳洲的繁华,还以为一定会有所收获,可是,当时间一点点过去,梁启超的心情一点点失落起来:勤王运动时,华侨早已捐款甚巨,有的甚至已经捐了多次,经济早已支持不住,再说勤王运动的惨败沉重打击了侨胞们的信心。尽管保皇会在逐步扩大,可是募捐却不尽人义。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信中这样说道:“雪梨已加捐至五六次,人心倦极矣。”“雪梨人之热心而耐久不衰,真可敬也,然亦已到极点矣。”

可是,康有为却没有这样认为,他竟然怀疑梁启超将捐款装入私人口袋,要求梁启超将捐款的详细收支情况报告上缴,让梁启超的对此更加不满,二人的沟壑也越来越大。失望委屈让梁启超苦不堪言,然师权观念让他只能忍气吞声,黯然垂泪。梁启超在澳洲的美景中陷入了彷徨,心底升起丝丝凉意。

尽管澳洲之行没能得到多少捐款,可是增进了保皇派与华侨们的感情,使得保皇会不断得到壮大,影响得到加强。梁启超在游澳期间,受到了报界、华侨、澳大利亚政府的高度赞扬,声望得到进一步提高。1901年4月,梁启超结束了长达半年的旅澳生活,准备辞别澳洲,起程回日。华侨们依依不舍,纷纷赠送礼品、诗歌、书画,以表对梁启超的谢意。当时有诗赞:

政尚维新夙有色,君民筹就义光明,

狂澜力挽中原局,砥柱应留万载名。

可见当时澳洲侨胞对梁启超的才华、智慧和卓越成就的钦佩。梁启超得知后,和诗一首,赞扬澳洲华侨的无私伟大:

一曲骊歌带别色,归于时节近清明,

胸中落落无穷事,爱国原来不为名。

4月18日,梁启超、罗昌踏上航轮告别了雪梨,告别了这帮远离祖国的游子。轮船在太平洋上缓缓航行,梁启超百感交集,心情格外激动。海涛激起一阵喧哗,如仙乐一般,流畅在梁启超的耳畔,伴随着他度过了这平静的几日。轮船跨过珊瑚海后,折向西北行,经菲律宾东北行驶,5月31日抵达神户,随后赶往东京的家里。这时,家中喜气洋洋,原来梁启超又作了父亲。梁启超欣喜之外,心情颇为沉重,望着妻子惠仙,深感惭愧。自己常年在外,家中没能照顾,如今还一事无成,于是便给儿子起名“思成”,希望儿子将来能够早有成就。

txt小说上传分享

重返报界显雄风

澳洲之行后,梁启超回到东京的家中,正值梁思成出生,所有的不快和郁闷随着浓郁的亲情渐渐消于无尽。“吉田宅”中整天充溢着欢声笑语,望着满脸沧桑的父亲、贤惠的妻子、天真的女儿、勤劳的王桂荃、还有“张牙舞爪”的小思成,梁启超心中填满了幸福,脸上泛起了欢乐的波纹。

家庭的幸福,亲人的笑容并没有让梁启超沉溺其中,反而带来了无尽的斗志。他明白,自己的目标不是自己的快乐,而是天下所有中国人的幸福。稍做休息,梁启超和汤觉顿便赶往横滨,开始了新一轮的拼搏。

《清议报》1898年12月23日,创办于日本横滨居留地139番,介绍民主自由,传播西方先进文化,成为中国报界的先锋。梁启超去了檀香山后,报社交由麦梦华主持。麦梦华秉承康有为的旨意,凡革命、自由、独立、自主等方面的文章一概不予刊登,梁启超的《印冰室自由书》也不得不停止刊发。由于梁启超的离开,特别是报纸特色的改变,使《清议报》陷入了低迷,完全没有了以前的那种引领报界的气势。这种情况让梁启超气愤不已,可在那种情况下显得无能为力。

事隔一年之后,梁启超重返《清议报》,开始了大张旗鼓的整顿。1901年10月,复刊《印冰室自由书》,介绍俄国的自由思想,又陆续发表了《中国积弱溯源论》、《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反对奴性,鼓吹革命,号召民众起来为争取“与统治者相等的权利”。梁启超在《清议报》上“疾呼而棒喝之,以冀同胞之一悟”,重新振兴了报社,又开始了“执天下言论

《梁启超传记读后感3000字》 第8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