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2部分 (第1/4页)

竹水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神态之飘逸,衣带之摆荡,完全体现了顾恺之作画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这幅画还表现出我国古画“传神”的妙趣。如画卷开头一段,描写曹植在黄昏时节,来到洛水之旁,洛神恍惚出现在荡漾的碧波上。这时洛神一双眼睛,含惰脉脉,似来又去,有无限的思慕愁怨之情。而岸边的曹植,则不失为一位贵族诗人,他雍容华贵,身旁有多人搀扶,眼神里流露出深深的依恋和怅惘。

这种“传神”的笔法,是顾画的最大特色。顾恺之非常重视画人点晴的技巧。古书记载说,他曾给人家画扇面,扇面上是三国大诗人阮籍、嵇(ji)康的像,但都没有点上眼珠,就把画绘了人家。扇子的主人问他为什么不画上眼珠,他郑重其事地回答说:“怎么能点上眼珠呢?点了就要说话,变成活人了。”还有一个故事说,顾恺之曾在荆州刺史殷仲堪那里做过参军(掌管文书的官),他很想给殷画像,但殷因为自己的眼睛有毛病,怕画出来不好看,就坚决推辞。顾恺之看透了他的心思,就坦率地对他说:“眼睛有毛病是没有关系的。我在画的时候,可以一样把瞳仁画清楚,画后只要用干笔在上面轻轻扫过,就可以画出你眼睛的特征,就象遮在薄云后面的月亮,将会更美。”这番话把殷仲堪说得很高兴,但同时也表明了顾恺之在画人点睛方面,有很高的艺术技巧。

顾恺之这种传神点睛的艺术造诣,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他几十年刻苦学习的结果。民间传说,顾恺之从小死了母亲,稍长大一点,他每天缠着父亲追问母亲的长相。父亲被儿子的情思所感动,便不厌其详地叙述了母亲的长相和衣着。顾恺之把这一切都牢牢地记在自己的脑海里。八岁那年,他忽然向父亲要笔墨,说要给母亲画张像。父亲说,你连母亲的样儿都没见过,怎么画呢?小恺之说:我就凭您说的画,一天不象画两天,两天不象画三天,一定要画象了为止。于是顾恺之每天都在画,不分白天黑夜。画好了就给父亲看,看了以后改,逐渐逐渐;母亲的像居然有几分相象了,但就是眼睛画不好。顾恺之又用心地去琢磨,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终于有一天,顾恺之把再次画成的母亲像给父亲看,父亲竞然看呆了,说:“象了,象了,太象了,眼睛特别象呀。”通过几年的苦练,顾恺之终于掌握了传神点睛的绘画技巧。

二十岁那年,顾恺之正在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任职。有一个叫慧力的和尚,发起建造一座瓦棺寺大庙,向各方面人士募捐。一般的官僚学士认捐没有超过十万钱的,年轻的顾恺之却在化缘簿上写上了一百万钱。慧力不相信这个年轻的书生会有这么多钱,顾恺之对他说:“请你在庙里准备好一堵墙壁,供我画壁画,画完成了,这一百万钱也就有了。”慧力将信将疑地按照他的话做了准备。顾恺之在瓦棺寺里住了一个多月,断绝和外面的一切交往,终于专心致志画出一幅杰作《维摩诘像》(维摩诘,佛教经典里一位有道行的居士)。待最后快要完工的时候,他对和尚说:“从明天起可以请人来看壁画,我当场绘画上的维摩诘点上眼珠子。第一天来看的人请他们每人捐十万,第二天可以捐五万,到第三天就可以随意捐钱。”消息传出后,来看画的人拥挤非常。顾恺之当着大家的面给维摩诘点上眼睛,顿时光照一室,维摩诘清瘦的面容,沉思的神态,炯炯有神的眼睛,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观画的人踊跃捐款,很快就超过了一百万钱。

《晋书·顾恺之传》上写道:“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所谓“绝”,就是顶点的意思。画绝,前面的一些故事足以说明了。下面再说说他的其他两绝。

才绝,是指顾恺之多才多艺。他不仅画艺出色,他的书法、诗词歌赋、甚至口才,也都是一般人比不了的。他的书法留下来的不多,据明朝书法鉴赏家董其昌考订,顾恺之的名画《女史箴图》上的《女史箴》全文,就是顾恺之自己写的。他的书法颇近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有相当的功力。文学方面,顾恺之写过不少优美的赋,而且能出口成章。有一次,顾恺之从会稽(今浙江绍兴)回来,有人问他风景如何,他脱口而出:“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其上,若云兴霞蔚。”这几句诗一样的语言已经成为千古绝唱。还有一次,重用过他的大臣桓温死了。顾恺之去拜谒桓温墓,哭得很伤心。谒墓归来,有人问他究竟伤心到什么程度,顾恺之立刻答道:“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他善于运用形象妙喻的文学才能,对他的绘画自然是有影响的。

关于他的“痴绝”,也有两个例子。有一次,顾恺之和当时有名的才子谢瞻一同在朝廷值

《龙的传人歌词完整版打印版》 第12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