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2部分 (第1/4页)

无边的寒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成本很小。

于是,人们纷纷前来交税领票,场面十分踊跃。《清史稿》记载:“人知其利,远近辐辏,盐船衔尾抵岸,为数十年中所未有。未及四月,请运之盐,已逾三十万引(笔者按:一引400斤)。是岁海州大灾,饥民赖此转移佣值,全活无算。是法成本既轻,盐质纯净,而售价又贱,私贩无利,皆改领票盐”。

大家注意到了吧,“私贩无利,皆改领票盐”,就是说,原来的私盐贩子现在改作官盐的生意了,因为一经纳税,所运之盐即为官盐。陶澍指示减少手续,加快流通,又加强对黄河两岸渡口船只的管理,打击运盐道路上的匪徒,便于食盐销售。这样一来,淮北之盐销路大畅,供不应求,后来,考虑到不侵蚀其他产盐区的利益,特地规定了销售限额为46万引。

票盐法使原来淮北垄断盐业的盐商受到致命的打击,许多盐商破产了。花园变成了菜地,成群的仆人也是树倒猢狲散,盐商们用各种办法表达对陶澍的愤恨。扬州盐商设计了一种新的纸牌游戏,增加了一张叫“桃树”的牌,上面画着一个人手持大斧,奋力地砍伐一株桃树,拿到这张牌的人一般是输定了,所以,必定破口大骂。

消息传到北京,道光帝义愤填膺。

道光一面表示这件事儿令人发指,可以追究纸牌发明者的责任;一面安慰陶澍不要受这件事儿影响,再接再厉。盐商还通过御史向皇帝直接反映票盐法给原来的盐枭带来了利益,甚至举报陶澍把写给皇上的奏折私自出版发表,等等。对此,道光帝都给顶住了,他毫不动摇对陶澍的信任,使得票盐改革终获成功。

淮北私盐绝迹,国家税收大增,超额完成了任务。本来,两淮盐政亏损七百多万两,经济上已经走到了绝境。但经陶澍改革后,道光十一年至十七年(公历1831~1837年),两淮完纳盐课2640余万两,存银300多万两。这真是一个经济奇迹,而且,陶澍打破垄断,平等竞争,自由贸易,重视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思想更为可贵,这是道光朝最有意义的经济体制改革,此后历代政府纷纷效仿,达百年之久。

陶澍决定趁热打铁,将票盐法推广到淮南,但身体日益羸弱,精力逐渐不济,于道光十九年六月(公历1839年7月)去世。道光皇帝闻讯悲痛万分,称他“实心任事,不避嫌怨”,赠“太子太保”称号,谥号“文毅”;同时命令将陶澍的灵柩运回湖南,沿途地方官员必须细心照料。据说,陶澍病重的时候向道光皇帝建议由林则徐继任两江总督,道光皇帝采纳了这个建议。

在陶澍去世的时候,一个五千年未遇的强敌站到了中国的对立面上,正对着自诩为天朝上国的清政府虎视眈眈,两国之间已经是剑拔弩张。中国即将进入一个风雷激荡的新时代,可惜道光君臣还处在懵懂之中。

十六、王朝末路(1)

鸦片战争结束之时,道光皇帝已近暮年,在位二十余年,虽励精图治但始终鲜有作为;年华已逝,精力已然耗尽,暮气沉沉的他望着满目疮痍的大清朝也只能转而苟安。财政危机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而此时偏偏又发生了震惊朝野的银库大案——925万两白银不翼而飞,作为天下身份最尊贵的失主,他该到哪里去查找?战后,夷务纷扰纷至沓来,外国鬼子厚颜无耻、得寸进尺,居然还想进入各个通商口岸所在的城市居住!为什么今天看来一个最无谓的争端会在当时掀起如此大的波澜呢?

【国之鼹鼠,监守自盗】

诗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道光二十三年,道光帝已62岁高龄。多年劳心操持,使他苍老得异常快,此时他疲惫至极,寝食难安。他大概知道大清王朝已经走到了末路,内忧外患使清政府岌岌可危。鸦片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沿海各地复归平静,但举目所及之处无一不是乱麻一团。

此时,道光帝面临的最大内忧来自财政方面,严峻的经济形势就像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持续两年之久的鸦片战争用尽了3000万两白银,战后赔款对大清的财政状况更是雪上加霜。谚语说,屋漏偏逢连阴雨,真是如此。就在鸦片战争爆发的同时,黄河连年决口,堵决口,救灾民,两千三百多万两白银又打了水漂。

总之,这两三年间,用于战争、赔款、治河的支出合计将近七千万两白银,而当时国家每年的总收入仅有四千多万两。银子花得像流水似的,道光帝,这个以节俭闻名遐迩的皇帝,心疼得要命啊。但是没办法,咬牙跺脚也得花。当时户部银库存银仅一千万两多一点儿,这已经是大清开国以来的最低值了。无论如

《百家讲坛道光陵寝》 第12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