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惊人新闻消息流星群撞地球 (第1/2页)
老婆叫我小狗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新闻早知道,欢迎大家收看午间新闻。我是主持人张鑫怡,我是主持人刘明宇。 现在为大家插播一则国际新闻。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研究院,星际学创始人乔治博士团队在观测马头星云的时候,意外发现了躲藏在冥王星后的一大片陨石群。 发现这片陨石群时,这片陨石群所处在的位置是冥王星背后,经过冥王星短暂的自转后,这片陨石群离开冥王星,向着海王星而来。目前还不知道这片陨石群从何而来,之后的进轨迹还不能确定。 经过持续跟踪研究,乔治博士最后成功观测到流星群撞击地球的现象。下面是乔治博士对观测结果的报告。 1. 流星群轨迹:科学家们通过观测确定了流星群的轨迹,发现其来源于小行星带柯伊伯带天体,并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发生燃烧和破碎。 2. 撞击点:流星群在地球大气层中燃烧殆尽,未对地球表面造成实质性伤害。 3. 影响:虽然流星群未对地球表面造成直接伤害,但其燃烧产生的碎片可能对太空中的卫星和空间站造成一定威胁。 重点:本次观测的重点在于流星群的来源、轨迹和燃烧过程。 问题:目前尚不清楚流星群燃烧产生的碎片是否会对太空中的物体造成威胁,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监测。 建议:加强太空监测,及时发现并跟踪流星群等潜在威胁,以保障太空设备和人员安全。 意见:开展相关研究,深入了解流星群的性质和燃烧过程,为未来的太空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本次流星群撞击地球的观测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研究材料,有助于提高对太空环境的认识和了解。 好了欢迎大家重新回到广播室,下面为本台报道。 经过乔治博士团队的持续检测和计算,可以推断出这片陨石所产生的位置是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并且分为前后两批,第一批已经撞击地球,第二批会在今日夜间到来,请大家不要惊慌。 下面由我国着名天文学家对这次流星群撞击地球事件的分析报道。 大家好,我是燕京大学天文系教授于斌。关于乔治博士观测的这次陨石群是来源于太阳系的推断,我是非常认可的。柯伊伯带天体本身就是各种小行星陨石群的汇集地。 柯伊伯带是位于太阳系,海王星轨道外侧的一个天体密集圆盘状区域。 柯伊伯带位于太阳系的海王星轨道(距离太阳约30天文单位)外侧,在黄道面附近。 柯伊伯带非常薄,主要集中在黄道平面上下10度的范围内,但还是有许多天体散布在更宽广数倍的空间内。 柯伊伯带主要由冰冷的冰体和岩石构成,其中包含矮行星、小行星、冰冻彗星等。 柯伊伯带中已发现超过2000个柯伊伯带天体,并且,该区域包括了数十万个宽度超过100公里的物体,以及数万亿或更多的彗星数量。 柯伊伯带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集群之一,是太阳系早期遗留物的一个聚集区域。 而冥王星(小行星编号为,天文符号为?)是柯伊伯带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被发现的第一颗柯伊伯带天体,第一颗类冥天体,是太阳系内已知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矮行星。 而这片陨石群产生原因,乔治博士推断,应该是冥王星的星云与柯伊伯天体内的其他陨石碰撞产生的。当然也不排除是银河系外飞来的陨石或者是柯伊伯带天体内原有陨石。 为了研究出这片陨石群产生原因,科学家们又对同属柯伊伯带天体的冥王星进行了观测。 冥王星,在直接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中,冥王星体积排名第9,质量排名第10。冥王星是体积最大的,外海王星天体,其质量仅次于位于离散盘中的阋神星。 与其他柯伊伯带天体一样,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质量相对较小,仅有月球质量的1/6、月球体积的1/3。冥王星的轨道离心率及倾角皆较高,近日点为30天文单位(44亿千米),远日点为49天文单位(74亿千米)。 冥王星会周期性进入海王星轨道内侧,但因与海王星的轨道共振而不会碰撞。按平均距离计算,太阳光需要5.5小时才能到达冥王星。 冥王星有五个已知的卫星,轨道由内到外为:冥卫一(最大的卫星,直径略大于冥王星的一半)、冥卫五、冥卫二、冥卫四、冥卫三。冥王星和冥卫一的质心不在其中任何一个天体之内,被非正式看做双矮行星系统。 为了确认这片陨石群是在柯伊伯带天体内撞击的陨石群。 美国宇航局调动了,前年发射的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冥王星系统,并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和观测,这次观测行动让新视野号探测器成为人类首颗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 经过新视野号传回的画面分析,冥王星与其它五个卫星表面,并没有发现新的撞击坑。经过国际宇航局其他国家的信息可以确定。他们也没有监测到撞击波和能量体。小主,这个
《我掌控了宇宙》 第26章 惊人新闻消息流星群撞地球(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