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 (第1/4页)
生在秋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元璋是从“家贼难防”入手谈的,他说几次走漏风声,都是达兰干的,屡试不爽,从前她支使过太监二乙给胡惟庸透信,没想到现在达兰自己上阵了。
“她身为贵妃,这是为何呀?”朱标问,“她难道与胡惟庸有奸情吗?”
“这虽不得而知,却不大像。”朱元璋说,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了,他们有共同的阴谋,也许胡惟庸答应日后扶植朱梓为帝。
朱标摇摇头,依然认为不可能,根本办不到的事,那不是异想天开吗?况且潭王封了王,已经是很好了呀。
朱元璋问太子,没听别人议论吗?都说朱梓长得与朕迥异,别的皇子有的很像朕,有的像得少一些,只有他,全然不像。
“听是听说了,”朱标说,“显然是无稽之谈。”
“不是空|穴来风。”朱元璋说,达兰进宫,八个月生了朱梓,当时朱元璋以为是不足月,还有七个月早产的呢,现在看来,朱梓有可能是陈友谅的遗腹子,不然达兰这举动无法理解。
朱标听了这话,直惊得目瞪口呆。
朱标问朱元璋的意思,是先拿哪一个开刀呢?
朱元璋并不怕他们倒海翻江。达兰并不可怕,她最多是想把她儿子推到太子宝座上,这谈何容易!最大的隐患是胡惟庸,他的党羽遍布朝野,牵着耳朵腮动,不到瓜熟蒂落的时候,不能动。
朱标担心会养痈为患,到了他成气候时,更难收拾了。
朱元璋笑了:“你比朕还急。总算知道凶险随处随时都在了,一味的仁慈是害自己。告诉你吧,朕是在为猛兽挖陷阱,陷阱没挖好,掉下去也会逃生。”
《朱元璋》第八十六章(5)
朱标问:“父皇想用欲擒故纵之术?”
朱元璋分外兴奋:“你太令朕高兴了。正是。”朱元璋是这样分析的,举国上下,人人都说胡惟庸是经国之栋梁,于社稷有功,现在杀他,会让人为他可惜,抱不平,反倒怪罪于朱元璋。让他自己把狼子野心露出来,恶贯满盈了,也就到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时,收拾他也就瓜熟蒂落了。
朱标表示折服:“父皇确实高瞻远瞩,儿臣学都学不到啊。”
朱元璋哈哈大笑了。他说,杀人,要杀出名堂来,要杀得人人畏服。对达兰、朱梓也一样,现在都可忍耐,什么时候反心毕露,捉住了尾巴再下手。
达兰也知道那天在他面前太露骨了,昨天来朱元璋跟前负荆请罪。还要在他万寿节前夕在仁和宫举行家宴呢。
朱标问:“父皇答应了吗?”
朱元璋说:“答应了呀,这样可以稳住她。”
朱标认为这样也好,对她越是仁至义尽,日后才看出她的丑恶来。
胡惟庸那边,并没有因为朱元璋没有什么动作而放松了警惕,他依然在密锣紧鼓地作准备。他一直在等来自皇觉寺的消息,他要找到李醒芳,这是个与朱元璋有不共戴天仇恨的人。这么多年仍没忘写书、刻印揭帖来报仇,如果找到他,当然是一拍即合。胡惟庸很欣赏他那刀子一样的文笔,说一个李醒芳抵得上十万刀兵是一点都不夸张的。讨伐朱元璋,就应当有一篇骆宾王那样千古传诵的《讨武�檄》一样的檄文,这重担只有李醒芳能挑。
跟随如悟和尚去的小厮一直盯着如悟。他回到皇觉寺,几乎没出过庙门。这李醒芳到底藏在何处?如今的皇觉寺金碧辉煌,今非昔比,绿树红瓦,钟鼎之声远播。
如悟回到寺中,跟他来的小厮一直在暗中监视他,如悟去担水,小厮远远看着;如悟扫院子,小厮躲在墙外看着;如悟诵经,小厮在大柏树下窥视。
终于到了第二天,如悟趁黄昏没人时悄悄来到一处经堂门前,双手一揖,含混地叫了声“长老”。
里面走出一个文气十足的和尚来,他正是失踪已久的李醒芳。
李醒芳亲热地拉着如悟的手:“你回来了?”
如悟连比画带说:“未净长老写的帖子,我都贴出去了。”跟踪的小厮躲到了白果树后,心里想,原来丞相大人寻找的李醒芳是个长老!
李醒芳笑了:“没出事就好。”
如悟说,皇上满城抓他,有人把他送出城来,才没遭毒手。
李醒芳不免奇怪,忙问是谁这样好心。
如悟:“他说是你的朋友。”
李醒芳埋怨:“你怎么能说出贫僧?”
如悟也不知长老原名叫什么,便问,师父俗名是叫李醒芳吗?
李醒芳大吃一
《朱元璋的传奇》 第117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