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6章 范睢辞官 (第1/1页)

修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蒙骜护送王檹退回汾阳,汾阳一战王檹对蒙骜也是刮目相看。 王檹原以为蒙家世代效忠齐国,数百年来无一人官拜三公九卿,诸子百家之人却屡屡受齐王重用,官拜三公九卿实属常有之事,想来蒙氏不过泛泛之辈。今日一见,蒙骜无论军事兵法与自己伯仲之间。 廉颇本就无心应战,又见蒙骜来势汹汹首次交战便使得三国联军折损近半,所幸赵军并没有多大损失。 是夜,廉颇拜会虞信:“虞上卿,今日一战,我三国大军惨败,不知上卿可有何退秦良策。” “将军,对赵王来说,解除邯郸之围便已足够。若是长平大战之前尚能与楚魏韩燕联衡抗秦,如今继续交战下去恐怕赵国反倒是有亡国之险。 诸国之间不会相安无事,国力越弱越容易被围攻,毕竟燕国齐国可是不好相与。” “上卿所言极是,今日我观信陵君春申君都有退兵之意,不如就此作罢。赵国眼下还是远离战局才是上策,不如坐山观虎斗。” 两人商议一番,廉颇便找到春申君信陵君提了退兵之事,两人自然应允,两国损失不小,还得提防齐韩出兵夺城。 上郡大军连日奔波,早已疲惫不堪,见楚魏大军开始撤退,蒙骜也算松了一口气,同汝南李瑶留在汾阳休整。 见三国大军完全退走,李瑶留下半数人马先行向两人告辞回汝南郡,翌日蒙骜告别王檹带着上郡人马动身回咸阳向昭襄王复命。 昭襄王听宦官回报蒙骜率领上郡大军翻越太行山,直奔汾阳前去救助王檹之时,昭襄王心中不安,整日不见笑颜。 三国联军拥兵二十余万,蒙骜当初就领了五万人前去镇守上郡,还得留下人马看守匈奴俘虏,王檹的十万人马应该是损伤过半大多数士兵难有一战之力。如此算来,蒙骜王檹二人能用之兵不过五万,面对敌方二十万大军无异于以卵击石。 大危之局,昭襄王下诏王室、三公九卿、士大夫齐聚秦王宫探讨国家大事,集思广益必有良策。 一时间大殿争论不休,以范睢为首的三公九卿推举王室为将领兵出战,毕竟王室也常出名将,鄂里疾军事过人想来其后辈也应当是能人辈出。 王室不敢苟同,毕竟纸上谈兵的赵括之事也才过去几年光阴而已,昭襄王之前王室的确是强将辈出,至从白起崭露头角王室之人不再专研兵法之道转而沉迷勾心斗角的争权,取胜尚好,若是战败轻则贬黜为民重则身死。 一时间大殿之上众说纷纭。有人推举王陵,毕竟眼下围攻秦国的楚魏大军北上,王陵脱得身来。领兵北上救援王檹倒是也是可行,王陵坐守函谷关手下兵多粮足,还得防备韩国齐国。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之时,太尉府官员上报蒙骜差信报前来上禀昭襄王,昭襄王命人将信报带到王宫,一众文臣武将鸦雀无声。 信报叩拜在地:“报大王,蒙将军率八万上郡人马力拒二十万三国联军,杀敌近半。三国大军已经退去,蒙将军不日便返回咸阳向大王复命。” 昭襄王又惊又喜,赵楚魏三国联军廉颇领兵,春申君信陵君两人相辅,能救助王檹脱围已是幸事,不料蒙骜却以寡敌众,打败让秦将闻风丧胆的廉颇。 王宫左右见昭襄王喜形于色,凝重的脸色骤然褪去,一时间恭贺声不断,大笑昭襄王的脸色一变笑声顿住,附笑的众人也是止住声响,神色忧虑的看着昭襄王,数日来因为触怒昭襄王被处死的。 良久,昭襄王突然自语:“蒙骜立下大功,该如何封赏呢?” 左右听闻此言心中一安,原来昭襄王神色突变是不知如何封赏蒙骜。 近侍眼睛一转:“大王,小人日前在上郡时常听上郡之民盛赞蒙骜,这次蒙骜又立下大功,大王若屈驾亲迎,以显大王重贤爱才,定能振我大秦军心招揽天下名士为我大秦效力!” “嗯,这个主意倒是不错。”昭襄王颔首,吩咐使者让咸阳守将随时打探蒙骜行程所在。 蒙骜带领大军离咸阳城不足十里之时,昭襄王带着文臣武将来到咸阳城门。 昭襄王等人站在城门上,远远便听到犹如春雷的行军声。 大军渐进,旌旗飞扬,大军步伐如一的脚步声震颤得众人两耳翁鸣,昭襄王捋须一笑:“看这行军的气势就知道蒙骜带兵有方是大将之才。丞相,为我大秦推举如此良将,实在是居功至伟!” 范睢强自一笑:“范睢不敢居功,大王贤德,自然有名士仰慕而来!” 蒙骜远远看见城门上的黄色华盖,不用细想便知是昭襄王亲临,挥手止住行军,十万大军没有丝毫紊乱的停了下来。 昭襄王在宦官的搀扶下走下城门,蒙骜不敢怠慢,命令众将下马快步跑到昭襄王身前下跪行礼,昭襄王面带笑意扶起蒙骜,下令王宫备宴犒赏三军。 秦国宫殿,众臣之间其乐融融,唯有范睢始终一脸苦闷,蒙骜心中有惑,也知道此时不便多问。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剪短情话》 第16章 范睢辞官(第1/1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