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缘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省港旗兵”系列,皆为嘉禾带来滚滚不尽的财源。
邵氏VS嘉禾:输赢成败 又争由人算(7)
至于80年代的邵氏,旗下能够对撼嘉禾、新艺城的只有王晶的摩登笑片(《花心大少》、《青蛙王子》)和张坚庭的生活喜剧(《表错七日情》、《城市之光》),除了这两位新锐精英外,其他影人则多囿于低成本的小规模制作,蜕变成庸碌无为之辈,甚至张彻、楚原、刘家良亦无昔日屡创票房神话之勇了。不过,素来深谋远虑的邵逸夫眼见自己苦心经营的电影王国逐渐没落,却并未采取挽回颓势的措施,反而将主要精力转到发展“无线”电视事业上。到了1985年邵氏基本停止电影拍摄,院线则出租给刚刚兴起的德宝电影公司(洪金宝、岑建勋创立,后被富豪潘迪生买下)。1986年,邵氏的清水湾片场变成无线摄制电视剧的主要景地。1987年,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正式宣布停产,早有心理准备的业界内外却依然一片惋惜声:笑傲影坛30年的邵氏难道真的要从观众的视野中消失?……当时,很多人都以为,这个问号应该换成句号……
五、嘉禾靠陈港生行运 邵氏借大都会重生
如前所述,尽管邵氏停产,但80年代香港影坛三足鼎立的格局却未被打破。潘迪生的德宝公司凭借女性动作片(《皇家师姐》系列)、市民喜剧(《富贵逼人》系列)、白领喜剧(《三人世界》系列)迅速崛起,最终顶替邵氏,在80年代后期继续与嘉禾、新艺城抗衡。
时至90年代,城头变幻大王旗,新艺城解体,德宝停产,三大巨擘只剩嘉禾独家。本来这正是邹文怀一统香江的大好时机,可惜以永盛为首的多家独立制片公司却适时兴起,各出奇谋纷纷抢占港台及东南亚电影市场。面对群雄逐鹿的影坛格局,嘉禾的竞争压力丝毫不亚于80年代的三足鼎立之时,而在众多对手公司当中,又以“大都会”最令邹文怀有所忌惮。因为这家正是邵氏为再战影坛组建的新公司!
其实,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早在宣布停产(1987)后仅一年,便与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即邵逸夫掌控的无线)合组“大都会”,由方逸华负责,创业作即为王晶导演的《撞邪先生》。不过,当时的大都会每年只出品两三部电影,成本、票房、明星阵容皆属一般,根本不能引起对手注意。相比之下,还是邵老六经营的无线风生水起,稳坐香港电视业龙头位置,受万众瞩目。但踏入90年代后,“大都会”开始大展拳脚,除了找王晶拍明星阵容鼎盛的《赌城大亨》外,方逸华还重金邀到当时最红的喜剧天王周星驰拍片。1992年暑期,由杜琪峰导演、周星驰主演的古装搞笑片《审死官》创下近5000万的香港最高票房纪录,超过同期嘉禾*《超级警察》足足1600万,一时令邵氏扬眉吐气。
不过,由于邵逸夫仍将垄断电视业作为主攻方向,因此90年代前中期周星驰、杜琪峰尽管又为“大都会”拍了《济公》、《回魂夜》、《赤脚小子》、《十万火急》等片,也仅是令公司得以混迹影坛群雄之中,还无法与嘉禾抗衡。待至90年代中期,香港电影陷入低谷,多家制片公司纷纷倒闭之际,1997年,邵逸夫却重新打起“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旗号,翻拍昔日张彻经典《马永贞》(元奎导演),希望能逆流而上,在淡市中杀出一条血路,可惜最终惨淡收场,而邵氏…大都会亦自此沉寂数年之久。 txt小说上传分享
邵氏VS嘉禾:输赢成败 又争由人算(8)
电影市道的低迷和竞争对手的压力同样令嘉禾影业饱受冲击,但更令总裁邹文怀忧心的是,公司昔日可谓猛将如云,如今却是人才凋零。连导带演的洪金宝正走下坡路;凌厉写实的麦当雄鲜有踪迹;“冷面笑匠”许冠文专心做他的演艺人协会主席去了;笼络的一班新人如陈德森、马楚成、陈木胜,固然将动作枪战片拍得逼近好莱坞大片水准,无奈市场环境愈发恶劣,票房惯性仍需时日积累……唯有成龙依然是嘉禾的真正票房保证,自1994的《醉拳2》后,成龙的《红番区》、《简单任务》、《一个好人》不仅蝉联三年香港本土票房冠军,并且在国际市场大受欢迎,更引发北美影界的轰动效应。也正因有这位福星相佑,嘉禾才可以在90年代中后期香港影坛全面低迷之际,仍旧保持龙头老大的声威气势。
六、成败又争由人算? 较量且自待来期
古语有云: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此话正可应在如今嘉禾身上。1996年,王晶、文隽、刘伟强依托嘉禾组建“最佳拍档”电影公司,陆续拍出《古惑仔》
《香港电影演坏人的演员》 第5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