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五百二十五章 东南亚(十一) (第1/2页)

陈健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苏禄王国的崛起之地并非位于婆罗洲,而是后世F律宾南部的“苏禄群岛”境内。

苏禄人接触绿教的时间并不比文莱人晚,14世纪末,就有绿教C教士开始在苏禄群岛C教。至15世纪中叶,苏禄王国也如其它马来国家一样,变身成为了Z教合一的“苏丹国”。

这很大程度是因为,香料群岛上的香料如果要北出南海的话,苏禄群岛将是必经之路。

除了以其国命名的“苏禄群岛”以外,群岛与婆罗洲、巴拉望岛,及棉兰老岛等F律宾岛屿之间的这片海区,也被命名为“苏禄海”。

“苏禄”之所以压倒周边那些土地比自己大得多的岛屿,成为了海区之名。

是因为崛起于群岛之上的“苏禄苏丹国”在立国之初。

就基于自己的地理特点,确立了一个“地中海”式的扩土模式,其正式的名称为“环苏禄海绿教苏丹王国”。

原属于文莱苏丹统治范围,后世属马来国的沙巴地区,是苏禄人的主要侵略目标。

棉兰老岛西南部及巴拉望岛,亦相继成为了苏禄苏丹国的领地。

在其影响之下,整个F律宾南部地区成为了绿教兴盛之地,有许多未被征服的土着部落,同样开始接受绿教。

如果不是麦哲伦的环球旅行,F律宾今天很可能已经被全面绿教化了。

16世纪60年代,在西班牙人以北部的吕宋岛为基地,正式在F律宾群岛开启殖民模式后,T主教C教士们的C教事业同时起步。

由于吕宋岛处在绿教海上传播链的最东端,并没有建立强大的苏丹国,因此T主教士的传播工作进展还是很顺利的。

不过在已经立国一个多世纪的苏禄苏丹国势力范围内,T主教的传播工作遇到了极大阻力。

以至于西班牙人并无法真正统治这一地区。

在后世地缘政治舞台上,F律宾南部残存的绿教地区,被称之为“摩洛兰”地区,意为摩洛人的土地。

而那些信仰绿教的南部F律宾人则被称之为“摩洛人”。

“摩洛”一称源自于西班牙人。

在最初登陆于此的西班牙人,这些马来绿教徒无论从信仰还是肤色上看,都与刚刚被他们赶回北非的“摩尔人”相似。

因此“摩洛人”这个带有贬义的,原本指西北非绿教徒的标签,被贴到了马来绿教徒身上,后因口音问题变成了“摩洛”。

只不过由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止步于此,摩洛人之称才并没有扩散到整个马来地区。

现在我们知道了,在19世纪后期,北婆罗洲地区即已呈现为三分天下的格局,这其中包括:

沙捞越的白人“布鲁克王国”;中部的文莱苏丹国;以及东部为苏禄苏丹国所领有的沙巴地区。

19世纪后期,上述三个地区都被英国人列入了殖民计划中,以进一步加强自己对南海航线的话语权。

相比其它两个地区,英国在控制沙巴地区面临的挑战要更大一点。

尽管英国人在1881年,强行登陆并从苏禄苏丹手中拿到了沙巴地区。

但要想妥善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和西班牙方面有个正式的条约。

毕竟从吕宋岛南下而来的西班牙人,一直视苏禄苏丹国为自己的保护国。

不过这一问题很快就解决了,一如当年荷兰人意识到,自己无法与大英帝国对抗一样,西班牙人很快接受了这个现实。

公元1884年,也就是在西方列强召开为瓜分世界确立原则的“柏L会议”当年。

英国和西班牙签订了条约,明确了沙巴归属于英国的事实。

当然,作为回报英国也向西班牙保证,不再染指包括苏禄群岛、巴拉望岛在内的菲律宾群岛南部岛屿。

西班牙人这样做其实是明智的。

因为十几年后的“美西战争”证明了,西班牙已经变得非常的虚弱。

如果说作为后发殖民帝国,德国的试图分一杯羹的方向,主要瞄准了非洲。

那么新生的“米帝国主义”,则把目标锁定在了西班牙身上。

战争的导致西班牙失去了在加勒比海,包括G巴、B多黎各、亚洲;包括F律宾、G岛的殖民地。

米国则完成了由前殖民地,向海洋帝国身份转变的关键一步。

随着F律宾被划入米国的势力范围,之前英、西两国所签订的关于沙巴的法律问题,也同样为米国所尊重。

《移民圈子打拼了三十多年 让我总结了》 第五百二十五章 东南亚(十一)(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