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4部分 (第1/4页)

男孩不逛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位二野的最高领导人,平时看起来好像把职务安反了。刘伯承比较“文”,休息时也是手不释卷,依在一块石头上能看上两小时。有人戏称他是“老妈妈”,当然是仅就外表而言,其“川军刘伯温”“独眼战神”之称早已闻名遐迩。*则是一股英武之气,目光如电,对部下要求严厉。他和战士打牌、顶牛、掰腕子,刘伯承就拿本书往他旁边一站,眼睛全盯着书,好像要感受那股气氛。按现在的话讲他俩还真是“黄金搭档”。现在俩人也有点犯难:派谁出兵西藏呢?

1957年,张国华与家人合影。二野的部队的确不少:3个兵团,9个军。可目前已经占领西康省会雅安的,不是二野的老部队,而是贺龙的第六十二军。从地理位置和经济、时间上看,最合适的是这个军。但他俩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最艰苦的工作还是由自己的部队来执行妥当。他们又将自己的9个军一个个拨拉,认为第十军的战斗力最强,派他们去合适。遗憾的是军长杜义德身体近来很差,进藏困难。

“让‘地主’去吧!”*烟抽得舌头发麻,忍着把烟头揿灭,挥赶着烟雾,说了一句“怪话”。

刘伯承被说糊涂了,忙问:“谁?”

“张国华。”

刘伯承欣喜地笑了:“我也正在打他的主意,好,就叫他去。”

刚满15岁参加红军,经过长征,曾与10倍于己的蒋介石部队周旋,战功赫赫,又有开辟新区丰富经验的十八军军长张国华,怎么又成了“地主”了呢?

这要从十八军的干部队伍说起。这个军有相当数量的老红军和抗战勇士,还有不少做过地方工作的干部,还有一些知识分子。南京解放后,需要一批干部去接管,但多数部队还在打仗,抽不出人。刘邓决定由各军随营学校来接管南京。在部署会上,当十八军随校政委林亮说到该校人员有4500多人时,全场哗然。*政委也怔住了:因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其他各军随校人数的总和。有人小声窃窃:“张军长如此富有,真是个‘地主’!”遂决定接管南京的任务由十八军随校单独承担。虽然后来又有变化,随校编入五兵团去贵州征粮去了,但张国华“地主”的绰号却不胫而走,连*说到干部问题时,也要开玩笑地说:“十八军的干部不必补充,张国华是‘地主’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向西藏进军(3)

可这时的“地主”差不多已归了地方了。张国华正带领他的部队开辟川南新区,大批干部已被派往川南各地担任县市领导,政委谭冠三已喝过十八军的送行酒,就要去自贡市当市委书记了,张国华也已就任了川南行署第一任主任。部队在进驻防地,1月5日,传来了刘邓首长的电令:十八军就地待命,张军长及各师主要领导干部速来重庆。

张国华一惊,立即意识到:任务有变!

他驱车火速赶往重庆。一路琢磨:是去哪里呢?云南?是四兵团的地盘;西康?十八兵团已经进驻;打台湾?有三野,看来十有*,是要去西藏,因为只有那一片空地了……他的估计没有错。一到曾家岩,刘邓就把毛泽东要二野进军西藏的情况说给张国华听。在这期间,刘邓也觉得十军军长不去西藏,而让十军部队受张国华领导去西藏,弯子不好转,已明智地作了决定:让张国华在二野所有部队中任意挑选3个主力师,组成3万人的一个军。

刘伯承见张国华不言语,问:“你的意见如何?”

张国华陷入深思。他很清楚,这样组成的军战斗力不成问题。可是进藏不只是打仗,更多的是*,这对一支不熟悉的新军来说是最让人担心的。可他自己的十八军思想弯子也不好转。本来要去贵州,刘邓考虑十八军过江以来跑路最多,吃苦最大,中途又让十八军改进天府之国的川南。官兵们对此尚未尽兴,又要来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从风和日暖的天府之国到冰天雪地的神秘兮兮的西藏……但他还是信任这支归建二野以来一直跟随他的老部队。他下了决心,便仰起头,目光直视刘邓:“我还是想带十八军担负进藏任务。”

刘伯承以目光征询*的意见。*转而问张国华:“你觉得有没有把握?”

“问题不大。”

*看了一下刘伯承,刘伯承笑而不答。*知道他也同意,指示张国华:“那就这样定了。我们马上报告中央。你还有什么困难吗?”

“现在还没有想到。”

刘伯承叮嘱他:“有困难要说话。全二野都会支援你们。”

张国华走后,刘邓马上给远方的毛泽东发电,毛泽东也立即复电:完全

《红墙见证录三》 第4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