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41章 给皇子上上课 (第1/2页)

日月言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高志云手上的奏折乃吏部尚书所奏,关于任命科考的主考官一事。 李善长和刘伯温都为了主考官一职争执不休。 毕竟科举之中会出现无数的文人才子,而这些才子如果高中的话,将来就是朝廷的栋梁之材。 作为主考官,不但可以亲自阅卷,还可以进行考生的筛选。 而中榜的考生会亲自拜会主考官,并表示感谢。 如有机会,更可拜主考官为师。 这样一来,朝堂之上就会有自己的众多门生。 主考官,历来都是人人眼红的职位,也是巩固自身地位的绝佳机会。 如此职位,李善长和刘伯温当然不会拱手相让。 李善长,高志云之外的明朝第一功臣。 刘伯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识渊博。 两人无论谁做主考官都没有问题。 奈何两人争执不休,互不相让,让朱元璋犯了难。 面对如此难题,高志云当然不会做出头鸟:“启禀皇上,李丞相和刘大人均可胜任主考官一职。究竟选谁,还望皇上定夺。” “就知道和稀泥。” 高志云呵呵一笑,继续品尝着杯中那纯正的普洱。 “诸位皇子在国子监读书,你去给他们讲讲课吧。” “我还没备课呢。” 这突如其来的安排着实吓了高志云一跳,课怎么能说上就上呢。 “无妨,无妨,随便讲讲即可。”朱元璋是临时起意,也没做什么太多的要求。 “随便讲讲,岂不是败坏我太子太傅的名声嘛。” 高志云小声地嘟囔着。 “给你点颜色你还开起染坊来了,赶紧滚。” 高志云仍是死皮赖脸,无耻地说道:“滚可以,皇上得给我几包好茶。” 朱元璋也是被整得无语了,给了李公公一个眼神。 李公公心领神会,立即送上各地进贡来的好茶。 “多谢皇上,微臣这就去上课。” 边说还边扬了扬手中的茶叶。 朱元璋气得就要将手中的奏折扔过去,高志云见状,撒腿就跑。 好汉不吃眼前亏。 高志云慢悠悠地来到国子监。 数十位皇子正在朗读着《三字经》,面前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高志云轻轻推开门,不慌不忙地走了进去。 众位皇子一见,急忙在太子朱标的带领下行礼。 高志云也不客气,直接坐在太傅的位置,并吩咐一边的侍卫准备开水。 高志云走后,朱元璋突然觉得冷清了许多。 “走,去看看云国公讲课去。” 朱元璋和李公公来到国子监,国子监祭酒正欲行礼,朱元璋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此时,高志云的第一口热茶刚刚进入口中。 “诸位皇子,可曾为柴米油盐酱醋茶担忧过?” 高志云此话一出,就连门外的朱元璋都是一愣。 皇子自出生以来,都是嫔妃、奶娘、太监和宫女轮番伺候,锦衣玉食,何曾为此等小事担忧过。 诸位皇子纷纷摇头。 “那么诸位皇子认为我大明子民可曾为柴米油盐酱醋茶担忧过?” 其中不少年长的皇子稍作思考,默默地点了点头。 “如大明子民饭都吃不饱,那么大明会否和北元一样被推翻?” 众皇子都愣住了,朝堂之上何人敢说此话? “北元为何会被逐出中原?只因其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当年天灾人祸,皇上与微臣漫山遍野找草根、树皮甚至老鼠来充饥。太上皇等人均被活活饿死,连饭都吃不饱的人怎会不造反?” 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最讨厌蛇的高志云竟然还吃了好几条。 如今想起来,还有点反胃。 朱元璋回忆起当年父母饿死的场景,仍心痛无比。 “柴米油盐酱醋茶,此乃民生之根本。如果大明的子民有饭吃、有菜吃、有茶喝,安居乐业,则绝对造反的可能。他日北元试图破坏他们的安定生活,那么大明子民也会齐心协力将他们驱逐出去。” “那么如何保证大明的子民有饭吃、有菜吃、有茶喝,也将是诸位皇子所思考的问题。吾皇英明,天下初定之时,皇上便减轻赋税,鼓励农耕,民间的元气已大大恢复。” “而简单的一句柴米油盐酱醋茶也蕴含着大学问。” “就拿我们平时最常见的米来说,米有很多产地,东北产米,江苏产米,广东也产米,而不同的地域因为土壤不同气候不同,产出的米口感也不同。你们是否仔细品尝过不同米之间的味道?” 众皇子都摇摇头。 朱元璋心生佩服,由最简单的柴米油盐入手,讲解普通人的基本需求,从而提醒各位皇子均要以民为先。 “米的味道由很多因素影响,温度、土壤、日照等等。我大明幅员辽阔,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种水稻。山上没有办法灌溉,我们可以种茶叶;沙土地缺水,我们可以种花生、地瓜、西瓜;中原有很多黄土地,我们可以种小麦、玉米、棉花。但我们不可以纸上谈兵,需要派官员现场调查、实验,进而推广。” 高志云的这些想法真正征服了众皇子和门外的朱元璋。 朱元璋只是减少赋税,至于如何耕种便任由百姓自己决定,但百姓所种之

《国公做了三百年 日月言明》 第41章 给皇子上上课(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