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道藏蕴含真绝学、百舸争流寻机缘 (第1/3页)
灰胖子先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老张的百日寿宴,最终在与天鹰教喜结连理的欢庆之中给过了,也算是祸福相依,否极泰来。
第二日,陆离等送走了天鹰教之人,便兴致冲冲地冲向了紫霄宫中存放各派给武当张真人贺礼的一处偏殿中,寻找起了那大名鼎鼎的《万寿道藏》。
那《万寿道藏》可是大名鼎鼎《九阴真经》的母版,陆离准备去观摩一番,看能否有所收获,结果冲到那宫殿之中之后,才发现自己还真小瞧了那《万寿道藏》的规模,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但就几乎塞满了紫霄宫的那个偏殿。
老张还以为自己这从小就喜爱读书的徒孙,又对这道藏感了兴趣,便给陆离讲解起了这《万寿道藏》的历史来。
这《万寿道藏》又叫《政和万寿道藏》,能被称为道藏的,都是道门收集、整理、编篡之后的大型道教经书典籍的丛书。
前朝北宋徽宗,信奉道教,尊道门神霄派祖师林灵素为国师,被大家称为道君皇帝。既有宋徽宗对道门的尊崇,又有林灵素的建议,这道君皇帝便想为道家建立一套空前绝后的大型道藏,来显示自己在道门中的功绩,同时也向天下宣示自己的文治武功。
徽宗崇宁之时,道君皇帝诏令全天下搜寻道门书册典籍,在书艺局令道士校订真宗时期编篡的《天宫宝藏》,将466函、4565卷的《天宫宝藏》,增至了5387卷。
徽宗政和之时,又一次诏令天下搜访道门遗书,设立经局,敕令道士元妙宗、王道坚校订,并送至福州闽县由龙图阁直学士中大夫福州郡守黄裳役工镂板印刷,成书之后共540函,5481卷,称《万寿道藏》,因修道藏于政和年间,又被咱们道门之人称为《政和万寿道藏》,这可是咱们道门第一部有刊板的道藏。
只是在靖康之耻中,那被收藏在东京开封宫中的《万寿道藏》便因金人掠夺,不知所踪了,大家都以为这《万寿道藏》毁于了战火之中,不存于世了。
“没想到我张三丰有生之间还能再次见到,真是三生有幸啊!”老张看着这偏殿中堆积如山的书籍,感叹了起来。
看着老张在那感慨道藏,陆离可没探究道藏的心思,他的可是冲着这《九阴真经》的母版而来的,难道老张还不知道这《九阴真经》的来处吗?
“师公,这龙图阁直学士、中大夫、福州郡守黄裳,就是那创造《九阴真经》的黄裳吗?”陆离不由得装作好奇的问了起来。
“呵呵,是的,说起来啊,这黄裳可是个奇人,此人可是前宋神宗元丰五年壬戌科的状元出身。”老张捋了捋胡须,感叹了一声。
“状元啊!还真了不起!”陆离也顺着感叹了一声。
“徽宗政和之时,已过天命之年的他已经是龙图阁直学士、中大夫、福州郡守了,被宋徽宗委派役工镂板印刷了《万寿道藏》,一个状元出身的典型文官,咱们估计不会把他和武林、江湖等等扯上关系,可是世事难料啊!”老张脑海中思索了一番,开始给陆离科普了起来:“前宋重文抑武,一直实行的是文官带兵制度,徽宗时期,明教方腊起义,76岁高龄的黄裳,被徽宗下旨领兵去剿灭明教。”
“明教?就现在的明教吗?”陆离继续装成了一个好奇宝宝。
“是,就是现在的明教,那时候也叫摩尼教,当时的明教教主是方腊。”老张继续科普着:“黄裳领兵那次不仅没能取胜,而且事后还被明教不知道从哪得知了他家的位置,那明教教众将他家里的父母妻儿杀了个干干净净,独留黄裳逃了出去。那黄裳逃了出去之后,从此便不知所踪。”
老张沉吟了一番,又继续讲道:“黄家被灭门的四十多年,快一百二十多岁的黄裳突然横空出世,凭借超绝的武功杀上了那明教光明顶,震惊了整个武林,不过他当年的仇人基本都已经生老病死了,就连当时最小的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也成了一个病骨支离,只能躺在床上喘气的六十来岁老婆婆,也不用他动手,过不了几天她自己就会死了。他数十年积在心底的深仇大恨,突然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于是黄裳将他的毕生所学著成那震古烁今的《九阴真经》之后也不知所踪了。”
听的出,老张对那黄裳也是佩服无比,只是因为时代所限,恨不能与其坐而论道。
“师公,我怎么听说这黄裳是因为负责刊印这《万寿道藏》之时,因害怕这部大道藏刻错了字,皇帝发觉之后不免要治其罪,所以就逐字逐句极为细心的校读。这才从《万寿道藏》中悟得了武功中的高深道理,无师自通,修习了内功外功
《诸天万界寻剑道》 第四十四章 道藏蕴含真绝学、百舸争流寻机缘(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