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3部分 (第1/4页)

开盖有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为了实现快速积累,公司赚到的利润全部用于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几个人在学校还有任课工资。卢柏明进公司时,由于刚刚毕业,没有生活来源,才给他每个月100多元钱的生活费。在公司正式开业的第一个月,没有发工资。第二个月,工资是这样发放的:总会计师(兼职)180元,总经理100元,副总经理150元,总工程师80元……要知道,当时一包红塔山香烟都要10元。创业之初,托普给员工发放的第一个福利用品是每人一件雨披……

在〃借鸡生蛋、搭车上路〃的市场战略指导下,1992年8月,托普成为福建实达公司的西南地区总代理,当时的实达刚刚在计算机终端市场崭露头角……这为托普的发展带来了比较稳定的收入及现金流。但是,这种搬运工式的业务因代理商的获利空间被厂商所控制,并不能带来太多的利润。更要命的是,托普的业务骨干也随时面临着被实达〃收编〃的可能。而且,一旦合作破裂,公司就可能沦落为失去主业的〃边缘公司〃,宋如华越想越觉得不安。

直到有一天,一笔大买卖转手之间就创造出上百万元的利润。这是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即使宋如华本人在托普集团内部也绝少提及,只有极个别当事人至今还记忆犹新。

〃第一桶金〃掘自青城山?

细心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在《托普典章》1997年版中,〃企业标识〃一节有一个企业注册商标……〃桃花源〃……该企业经营范围包括〃娱乐、公共游乐场、俱乐部服务、夜总会等〃。曾有托普客户好奇地问,〃托普是高科技公司,下属企业还有做夜总会的?〃

很快,这段内容在新版中被删掉了。但是,这个〃疏漏〃传递出了一个诡秘的〃淘金〃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宋如华展示出的超人投机本领,足以让世人刮目相看。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华大地气功盛行,〃人体特异功能〃成为热门话题。当时最负盛名的〃中华养生益智功〃(简称〃中功〃)基地,就在〃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的青城山,与该基地毗邻而居的曾经是某部队的一个小型研究所,占地几十亩。由于部队搬迁,研究所处于闲置状态,1992年底,宋如华等人通过朋友介绍以很低的价格取得了该所土地使用权,据说成本价不过每亩1万元,支付土地资金主要来自于拖延支付给实达的终端货款。

时隔不久,便有风声陆续传到〃中功〃基地:〃隔壁〃的新老板将投资500万元兴建一个大型娱乐场所,包括夜总会、按摩、桑拿、卡拉OK等〃特色〃服务。这可急坏了基地负责人……如果听任其建成,与灯红酒绿的〃是非之地〃做邻居,必然会极大损害基地在〃中功〃信徒心中的神洁形象,必须采取一切办法阻止这个〃不和谐〃的〃计划〃。

〃中功〃基地负责人开始希望诉诸法律解决,但是别人要在自己的地盘上搞经营活动,法律很难干涉。于是,辗转找来中间人,双方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协议,〃中功〃基地以数百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块〃规划〃中的〃娱乐城〃。

宋如华此举不但还掉了实达的货款,还轻松获得近百万净利。

初露峥嵘,宋如华的〃腾笼换鸟〃虽然有点剑走偏锋的味道,但他那种善于发现机会,并且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能力,的确胜人一筹。也许是宿命吧,他在2004年玩的〃蒸发〃游戏似乎也和这〃第一桶金〃的故事有着某种特别的相似……托普现在遍布全国的那1万多亩低价圈得的土地,不也正等着待价而沽吗?

然而,话说回来,宋如华的青城山〃掘金〃,终究是一则无法求证的〃新闻〃。流露于外表的是,为了尽快实现原始积累,托普开设了一间叫〃教授电脑〃的门市部,销售计算机、打印机,并开办了一个激光照排部,不仅如此,还经营汽车配件、《电子快讯》报等。

1992年底,托普更名为〃成都托普科技发展公司〃。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来自红庙子的一个电话

〃红庙子〃是成都的一条街道,早期是四川省证券自由交易中心的所在地,也曾经是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点……1991年底到1992年初,〃红庙子〃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民间自发股票交易市场……交易最盛时,人潮如海,股票叫卖声喧天。

一次绝对偶然的机会,使托普与红庙子联系到了一起。而那时的托普,正处于与实达闹分手但又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去的阶段。

1993

《大企业破产的教训》 第3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