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 (第1/4页)
缘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陈赓只好跟着李懋之回去吃早饭。八点多钟,他带着李懋之几个人去拜访哈医大的校长和党委书记。
哈尔滨医科大学是建国初期东北地区著名的医科大学,建立一所大学谈何容易,校领导和教职员工听说要他们搬迁,让出熟悉的校园,而新校舍尚无着落,自然是思想不通,行动迟缓。政务院检查组向他们讲明建立军工学院的重大意义之后,哈医大领导立即转过弯子,加快了搬迁速度,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中,全部腾空文庙街两侧万平方米的校舍。哈医大这种顾全大局、勇于牺牲本部门利益的高尚风格给老哈军工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二十多年后,当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为了要回被占据的校舍而遇到难以想象的阻力时,人们自然都用当年的哈医大作对比,不禁感叹世风日下,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已被某些人弃之如草履了。
陈赓的车子刚停到哈医大临时办公点的门口,哈医大的校长和党委书记就迎出大门口,他们都是“三八式”的老干部,久仰陈赓将军的大名,大家寒暄几句,赶紧进屋子说话。
陈赓把上了霜的眼镜摘下来擦拭着,开门见山,说明来意:“二位领导,我今天登门拜访,一是表示感谢,二是表示歉意。根据朝鲜战争的形势发展,中央决定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把我们这所学院选址在文庙街一带,这一下子就把你们学校的房子占了,大冬天的让你们搬家,新校舍一时又没建起来,弄得你们四处流浪,我们实在对你们不起呀!”
哈医大校长连忙摆手:“哎呀,陈院长,你可别这么说,我们能为军工学院的建设助一臂之力,也感到光荣呢!”
陈赓说:“不仅仅是光荣,你们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立了头功呢!我们将尽快从中央拨给我们的基建经费中拿出足够的额度来,作为哈医大征购土地,重建校舍的费用。你们迁校后有什么困难,请以实相告,我陈赓还有点面子,可以帮助你们说说话,把重建工作搞快一点。”
11 风雪移师 万众一心创建学院(3)
陈赓的一片坦诚之情让哈医大领导心中暖流涌动,一位统率过百万大军的大将军,竟如此平易近人,关心别人,哈医大能为他做点什么,真是有缘分啊。
陈赓详细询问目前哈医大的困难情况,为了不中断医大附属医院的门诊,他当场拍板:将哈尔滨市政府借给哈军工使用的原鲁迅艺术学院和摩托车学校的校舍让出来,交给哈医大门诊部使用,他交代李懋之,尽快落实,决不能影响哈尔滨市民看病。后来,陈赓又和徐立行、沈正功一起去看医大新校址选得是否理想。
陈赓登门拜访的消息不胫而走,在哈医大传为佳话,老教授们击节叹曰:“解放军的优良作风果然名不虚传。”从此,哈医大和哈军工结成关系亲密的“亲家学校”,不少哈医大的女医生嫁到哈军工来,哈军工老教师中学医的家属也大多安排在哈医大工作,有人说,哈军工教员和干部的家属能组织起一所大医院,这并非夸张之词。当年每逢周末舞会,一身戎装,英姿勃勃的哈军工学员乘大客车进入医大校园,曾令多少哈医大姑娘们双目流盼,怦然心动,从而生出不少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故事。
再说陈赓从哈医大回来,没顾上喝一口开水,又叫上徐立行、李懋之、张衍、张述祖、胡翔九等人,一块去道里斜纹二道街,看望新调来的教授们。他挨家挨户地拜访,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刚来东北的南方教授们不适应冬季的严寒气候,不少人感冒发烧,情绪低落,陈赓告诉大家,哈尔滨冬季昼夜和室内外的温差太大,出门一定要穿好皮大衣,进屋就得换上夹衣,要习惯这种生活方式。他来到易晓东家里,看见两个孩子病在床上,他坐在床边,摸着孩子的额头,点头说:“好了,好了,不发烧了!”
感冒刚好的易晓东感激地望着陈赓,轻声说:“是的,已经不烧了。”
陈赓对她说:“周祖同教授还在南方请调教授,你辛苦了。有什么困难,找王序卿同志,他负责老教师们的工作。”
陈赓又去马明德、沈正功几家,拉拉家常话,这才下楼到食堂里看看。
炊事员们已经为楼里的教授们做好午饭,伙房里热气腾腾。陈赓一行人走进去,问候炊事员们,陈赓对他们说:“你们的任务很光荣,你们要为教授们做好饭菜,搞好伙食,要注意卫生啊。”他又转身对李懋之说:“教授们的伙食标准要同我们一样。另外,赶快请一两个南方厨师,会烧上海菜、湘菜什么的,不能全都是老东北风味;还有,这食堂不太暖和,赶快解决采暖问题。”
中午,陈赓一行
《哈军工传人》 第37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