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74部分 (第1/4页)

缘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重庆号”巡洋舰的装备为哈军工海军舰炮专业发展作出的贡献,也为“重庆号”的历史留下最后一笔闪光的注脚。

1954年10月15日上午,一曼街方向驶来浩浩荡荡的豪华轿车队,在哈军工大门口向北,缓缓地绕到南通街,沿着哈军工木板栅栏外的马路向太平桥方向驶去,在环绕哈军工一圈后悄无声息地离开。

车里坐的是何方贵人?为什么环绕哈军工行驶?谁也不知道。哈军工的警卫战士诧异地瞪大眼睛看着车队绝尘而去,眼尖的战士大声喊道:“那头两台车不是我们学院的吗?”

哈军工的领导人事后才知道,那天车队里坐的都是国际大人物,为首的竟是显赫于世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谢?赫鲁晓夫,紧随其后的是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尼?亚?布尔加宁元帅、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阿?伊?米高杨等苏联党政代表团成员。

前一天,省里派人来哈军工借车,陈赓院长和首席顾问乘坐的两台轿车是从苏联进口的防弹豪华车,当时的哈尔滨市,除了“103”,找不到第二家有这种高档车,省里说有重要外事活动,点名要借用这两台车,现在才弄明白,一台给赫鲁晓夫坐,一台给布尔加宁坐。

是年9月29日,赫鲁晓夫率领一个庞大的苏联代表团访华,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周年庆典。第一次访华的赫鲁晓夫带来一个发展中苏友好合作关系的宏伟计划,其间中苏两国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毛泽东和周恩来十分重视苏联领导人的来访,隆重的接待,至高的礼仪,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相互拥抱、亲颊,像老朋友一样亲热地聊天,都令世界瞩目。在中苏两大国领导人进行多次会谈之后,毛泽东建议赫鲁晓夫到中国南方看看,赫鲁晓夫欣然接受。中国方面只派翻译师哲陪同,又安排了六架飞机,供苏方随时调遣。

赫鲁晓夫一路上高兴得手舞足蹈,在上海溜马路,吃馄饨,逛公园,乐不可支;在杭州,鲜美的鱼汤令他赞不绝口,喝了一碗又要一碗;在广州一下飞机,发现师哲乘的飞机还没到,赫鲁晓夫与欢迎他的广东省委书记陶铸相互语言不通,只好挤眉弄眼,比比划划,好不狼狈。陶铸请他们吃“龙虎斗”,赫鲁晓夫吓得不敢动筷,这些都是赫鲁晓夫首次访华的轶闻趣事。

10月13日,赫鲁晓夫一行离京回国途中,又参观了东北的大连、鞍山、长春,最后一站是哈尔滨。

整洁宽阔的哈尔滨街道挂满了欢迎“老大哥”的红旗和标语,中苏两国兄弟般的友好气氛如浓郁的秋色,令人心醉。在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领导为苏联代表团举行的盛大欢迎仪式上,赫鲁晓夫与驻军首长、哈军工的领导人刘居英等第一次见面握手,态度颇为友善。通过奥列霍夫,赫鲁晓夫自然知道哈军工的一切秘密,那里有个庞大的苏联顾问团。

。。

27 陈赓履新 实习教员扬波胶州湾(7)

赫鲁晓夫是否想看看哈军工?是否由于中国方面事先没有安排,苏联代表团不便参观哈军工?笔者找不到任何史料来回答这些揣测。总之,赫鲁晓夫没有跨进哈军工的大门,而是在外面隔着玻璃看了看。说他关注哈军工,恐怕不为错。至于带着丑化色彩的演绎,把赫鲁晓夫描绘成一个偷窥者,则与直笔修史无关。

赫鲁晓夫下台以后,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记得1954年秋天我从中国回来以后曾告诉过我的同志:同中国人的冲突恐怕难以避免了。”这就说明性情粗鲁而狡黠的赫鲁晓夫一直对中国心存狐疑。虽然,世人无从知晓赫鲁晓夫透过车窗,注视着远处哈军工高大屋脊时的心情,他却为哈军工的历史添上一笔有趣的小花絮。

。 想看书来

28 声讨胡风 肃反运动席卷大院(1)

声讨胡风 肃反运动席卷大院

强调政策 陈赓诚挚安抚教授

1955年的春节过后,院党委做出《关于制定5年制教育计划与修订4年制教育计划的指示》,刘居英和徐立行组织科教部检查51个专业教授会开设专业基础课的准备工作,“以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体现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不管是干部和教员,谁都喜欢把陈赓院长“教员是炒菜的,学员是吃菜的,而干部是端盘子的” 那句名言挂在嘴边。

3月7日上午,到哈尔滨市视察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贺龙突然来到学院,院领导又惊又喜,陪同贺老总参观了两个小时,贺老总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哈军工。

4月初,中央军委重新任命学

《哈军工传人》 第74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