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8部分 (第1/4页)

击水三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硕��褪撬�苯右�⒌摹!�

1917年,梁启超摆脱重重压力,采取对段祺瑞的妥协,经过护法运动等等才最终获得了对德宣战的宣言。可是由于段祺瑞政府只顾着借宣战来获得日本等帝国主义的支持,借机扩充军备,对国际事务一无所为,“一年之岁月竟为内讧消磨以尽。” 梁启超虽然离开了政坛,对政府充 满着不满和失望,但是仍然关注着中国的命运前途。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中国成为战胜国之一。处理各国战后问题的“和平会议”即(巴黎和会) 将于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中国北京政府派出以陆征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出访巴黎,希望借这个机会为中国争的在世界上平等独立的地位。

梁启超看透了北洋军阀的真正面目,对政府的外交并不信任,决心要亲自到欧洲、到巴黎去完成救国大业。为了将国内人民组织起来声援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梁启超、林长民等在经过总统的批准下,在总统府成立了巴黎和会外交委员会,负责巴黎和会的会外事务,林长民任理事长。

为了酬劳梁启超推动对德宣战的功绩,北京政府决定给他一个“欧洲考察团”的名义,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会外顾问及记者的身份,与各国著名人士联络,加强交流,进行会外活动。当他讲到出游原因时,说:“我们出游目的,第一件是想自己求一点学问,而且看看这空前绝后的历史剧怎样收场,拓一拓眼界。第二件也因为正在做正义人道的外交梦,以为这次和会真是要把全世界不合理的国际关系根本改造,立个永久和平的基础,想拿私人资格将我们的怨苦向世界舆论申诉申诉,也算尽一二分国民责任。如今外交是完全失望了。” 行前,梁启超会晤大总统和政府官员,拜访英、美、法、日等国公使,并在报界呼吁积极宣传,希望在和会上“不使中国成为日后战争之媒”,获得“中国应有自由发展之权利”。国内思想界对他此行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化私为公”完全代表中国行动。

1918年12月28日,梁启超与张君励、蒋方震、刘崇杰、杨鼎甫四人从上海乘日轮“横滨号”启程,前往欧洲,而丁文江、徐新六另船前往。此行数人,皆各方面专家。途中,梁启超等遍观沿途风情,“印度洋波平如掌,红海毫不苦炎”,每日与启明星同起,置身天光海色,“觉飘飘有出尘想”,习法文,著作论,遍游各国,大开眼界。2月11日,梁启超一行抵达伦敦。当天,在北京大学,“国际联盟同志会”成立大会召开,推举梁启超为理事长,由汪大口代理,蔡元培,林长民等为理事,积极声援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

18日,梁启超等到达巴黎,这时,日本扬言山东问题已由中日两国政府杰洽谈妥,无条件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梁启超听到后,痛心不已,迅速出面辟谣,并将自己在途中所作《世界和平与中国》一文,翻译成英、法文字,广为散发,宣传中国要求,表达中国人民和平会议的愿望。随后,梁启超在万国俱乐部为他举行的宴会上发表演讲,面对各国记者,表明中国立场,将中国要求统一的心声传遍世界各地:“若有一国要承袭德人在山东侵略主义的遗产,就是世界第二次大战之媒,这个便是和平公敌。”得到了在座各国记者的热烈掌声。同时,梁启超积极同美国总统威尔逊及英法等国政府代表、党派领袖会面,争取他们的同情和支持。

然而,所谓的“和平会议”只不过是帝国主义的一次瓜分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赃会议,梁启超的活动对会议丝毫无补。美、英、法、意、日五列强在会议上激烈争吵,严密封锁消息,形势对中国极为不利。而中国代表团对梁启超等深闭固拒,敷衍应付,梁启超等处境颇为尴尬,身在巴黎,却得不到会议内部消息。这时,北京政府与日本签订的密约,承认日本为德国在山东的合法继承者,传进梁启超等的耳朵,令他们异常愤怒,立即打电报告知外交委员会林长民等,“尚乞政府勿再受人口实。不然千载之良会,不啻为一二订约之人所败坏 ,实堪惋惜。”林长民等得知后,立即组织一个国民外交协会,向北洋政府施加压力,真正形成外交的后援力量。4月8日,“国民外交协会”成立,会长张骞代表协会致书梁启超,委托他作为该会代表向与会代表承递请愿书,“务恳鼎力主持,俾达目的,则我四万万同胞受赐予先生者,实无涯既矣”。

日本在会议上不断向英法美等国施加压力,声称若山东问题不解决,将在必要时退出会议,不签订对德合约。几经辩论,英、法、美三国做出决定,同意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

《梁启超传记800字》 第18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