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巴乔的中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序言 人人都能为自己的身体开方
前些日子,一个中年女性来找我看病,她的脖子肿得很厉害,一量体温,已烧到了度。我仔细询问,才知道她前几天被查出患有妇科肿瘤,医院说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要想进一步确诊,只有等一个月以后。我一看就知道,她是因为肿瘤转移才发烧的,赶紧催她去复查。之后,她就再没有回来。这就是看病难、求医难啊,如果她早点做了手术,如果能够马上确诊,如果没有这么多的如果……
还有病人经常拿别人开的中药方子来我这里抓中药。一次,我看到一副药方子上竟然列了50多味中药,就问病人是谁给他开的方子,他说是某医院的某某权威专家。
真是荒谬,首先,这些药吃后效果既不怎么样,也不符合中药开方的基本原则。其次,这些药中的任何一味都不便宜。我真想问问这个“权威专家”,你是在给人看病吗?你这是在变相地推销药品,是对中医资源的极大浪费。
诸如此类的故事,正是促使我写这本书的初衷。看病难、求医难是大难题,而人一生病,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弱者,弱在对疾病的无知,对衰老的恐惧。结果,好像中了心魔一样,往往盲目地寻医问药。
作为一名医生,我想说的是,如果大家平常注意养生保健,70%~80%的常见病会不治而愈,很多“疥癣之患”也不会变成“心腹大疾”。从医数十年来,我不断问诊、总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通治法:“佛道武药四通强体祛病法”。它非常适合人们日常养生,让人轻松摆脱对疾病的恐惧,找回对身体的自信。
书中第一章,我首先提到了养生的根本之道——调气。万病从气生,气是我们身体这个国家的“君主”,掌控着人的生老病死。懂得调气,就学到了激发人体自有免疫力与自愈能力的本事,人就能少生病或不生病。
书中第二至四章,我向大家介绍了调气的具体方法:佛道武养生法。佛学、道家和武术源远流长,有很多疗心、疗身的“灵丹妙药”。遗憾的是,或囿于门户,或束之高阁,它们不能最大程度地为最普通的人所用,这是非常可惜的。
出于机缘,我被师父崔炳义收为关门弟子。师父虽是武当内家拳派掌门人,但也精通佛道,所以跟师父学武之余,我也对佛道武养生法略知一二。从医后,我在治病时会有意识地传授给病人一些小技巧,他们练习后,反响都很好。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用这一方法给人治病时越来越胸有成竹。平常看门诊时,我会把病和气一起说,比如胃病是胃气不畅通的结果,然后,让患者吃药之余,多练练佛武道中的某某方法。因此,在这部分文字中,我大多会先介绍一种功法,然后再推荐一两种来自《本草纲目》及其他典籍的中草药药方。其中用到的药物,都属于药食同源物品,是提高人的体质、建设人身体最基础的东西,所以服用时没什么禁忌。不要小视这些药,它们都能调理气血,提升你精气神,增强你的体质。
而在第五至七章中,我专门从四季、性养生和家庭常备药角度,介绍自己用药的经验,以飨读者。这些方法读者自己在家都可以操作,还比较安全有效。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指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养生又何尝不是呢?所以,能让大家“治未病”,减少求医难、看病难的麻烦,共治身心,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了。看了这本书,你就是自己的“上工”,一个会防病、治病且善用多种方法的“上工”。你会发觉,原来自己能给自己看病,还能给周围的亲戚朋友开方。那个时候,你就能像菩萨一样,普度自己、家人和朋友的身心。
李军红
2009年6月14日 于北京
1。 生死由气定
从“气不打一处来”到“把人活活气死”说起
生活中,如果形容一个人很生气,就用“气不打一处来”,可见这个气有多大了。气一旦大了,就会把人“气坏”甚至“气得半死”,当然更严重的就是把人“气死”。 比如,三国时期的大将周瑜就是自己把自己活活气死的一个例子。
为什么要说“人活一口气”呢?这句话一是形容此人有志气,二是说人呼吸进出都是靠一口气,一口气上不来,气断了,人也就呜乎哀哉了!还有,形容一个人时来运转了,就说他运气好;气足呢,就可“气吞万里如虎”……由此可见,我们的身体处处是离不开气的。
其实,“气”与我们的关系远不止这些。古往今来,包括《黄帝内经》在内的医学典籍及大医都认为,气
《不生病的智慧5本合售》 第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