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 (第1/4页)
千顷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荀说:“伏皇没有儿子,性情凶险恶毒,以前还给她父亲写信,说了些大逆不道的话,因此应该废掉她(后无子,性又凶邪,往常与父书,言辞丑恶,可因此废也)。”
曹操说:“这件事以前怎么没听你说过?”荀假装惊讶地说:“我前面向您报告过了呀(昔已尝为公言也)。”荀想打个马虎眼混过去,哪成想曹操很认真,说:“这难道是小事吗,我怎会忘记?”荀装着又想了想说:“确实没有报告过,可能是当初您在官渡与袁绍相拒时,不想打扰您,所以没有说。”
如果曹操明白了荀是在为自己圆场,应该装个糊涂就过去了,但曹操并不想给荀这个面子,他继续追问:“官渡之战以后为什么不报告(官渡事后何以不言)?”问得荀无言以对,只有不停地检讨自己(无对,谢阙而已)。
《献帝春秋》认为,这才是曹操与荀二人关系的转折点,此后曹操心里对荀产生了严重不满,只是表面上包容他而已(太祖以此恨,而外含容之,故世莫得知)。
《献帝春秋》进一步认为,董昭提出授予曹操魏公的建议,荀表示反对,荀想当面向曹操陈述,正好这时让他到军前慰问,慰问活动结束后,是荀自己要求留下来的,目的是找机会跟曹操当面谈谈(及赍玺书犒军,饮飨礼毕,留请间)。
曹操知道荀要谈什么事,就是不给他机会,最后荀在抑郁中死于寿春。
《献帝春秋》的记载与前面几部史书不同,对后世影响却很大。但是,这个记载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如果按照此说,在伏皇后事件没有公开之前荀主动找曹操谈过这件事,荀等于成了告密者,这恐怕不符合荀一向做事的风格。荀如果只求自保,他也就不会在关键问题上一次次惹怒曹操了。
尽管荀的死因扑朔迷离,但正值壮年的他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死于军中,又是在是否恢复五等爵制争论的关键时刻,不能不引起朝野内外甚至民间的广泛猜测和议论。
当时社会上什么传闻都有,其中有一种认为曹操逼荀杀伏皇后,荀不干,于是自杀。这种议论由从寿春逃到江东的人告诉了孙权,孙权深信不疑,他以告示(露布)的形式广泛宣传。刘备知道后也说:“曹操这个老贼不死,看来祸乱就结束不了(老贼不死,祸乱不已)!”
客观地说,曹操这时虽然不喜欢荀,但还不至于杀他或者逼他自杀。荀跟随曹操二十多年,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对荀也是充分信任和尊重的。尽管近年来荀对曹操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但那都集中在如何对待汉室这个问题上,观点虽然不同,但曹操深信荀不是董承和伏完,他不会谋反。
在曹操眼里,荀一直是一个士人,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容易让他改变,但也不用过于防范他,因为他没有太大的威胁,所以曹操不会在即将与孙权展开大战的前夕把具有很大影响力的荀杀掉,这完全不符合曹操的利益。
荀之死可能是巧合,精神压力的增大影响到荀的健康,刚好在这个敏感时刻病逝,这是完全可能的。当然也有可能是自杀,感到前途悲观,不想过言不由衷的生活,同时害怕给家人、朋友带来灾难,巨大压力下的荀用自杀的手段一了百了,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在官方发布的通告里不会说他是自杀,只会说他因病去世。曹操以天子的名义追赠荀为敬侯,以表达对他的敬意,爵位由荀的长子、同时也是自己的女婿荀恽继承。
荀恽娶的是曹操的女儿阳安公主,后来他担任过虎贲中郎将。在曹丕与曹植争夺继承权的斗争中,他因为站在曹植的一边而被曹丕忌恨,此后逐渐不得志,死得比较早。
荀还有其他几个儿子,荀俣后来担任过御史中丞,荀诜任过级别不太高的军职,荀较为有名,是个学者,到晋朝时做过大官。还有一个荀粲,是曹洪的女婿,崇尚道教,是玄学早期的倡导者,他与妻子很恩爱,二十九岁时因妻子去世悲痛而死。
荀对曹魏的作用,不亚于诸葛亮在蜀汉。他不仅有杰出的才能,在曹操早期的事业开拓中屡立奇功,本人更是在士人中有很高的号召力,一大批汝颖士人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才加入曹魏阵营的。
但他名义上的地位一直不高,一方面缘于他为人谦逊,一再辞让封爵和官位,另一方面是晚年与曹操在政治立场上产生了分歧,作为汉室忠诚的拥护者,他事实上成了最大的“保皇派”,对于曹操试图突破朝廷体制甚至取而代之的做法,他表示不满和反对。
苏东坡是一流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同时也是一流的历史学家,他在《东坡志林》一书
《曹操秘史完整版》 第96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