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79部分 (第1/4页)

随便看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再一个就是张耳的“刎颈之交”陈余,与张耳闹翻后,扔下将印走人,也没有跟随入关,听说他在南皮,便就近给他封了三县。

至于项羽本人,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定都彭城。

众诸侯中的绝对优势集团对这个瓜分结果满意了。

于是大家在戏下痛饮一场之后,各就封地。

可这暂时的平静,只是更大风暴来临前的假象。

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场分封,登时就惹恼了三个人,分别是田荣、陈余与刘邦。

陈余之怒,在于他自视与张耳等同,可是张耳封了常山王,他却只得了三郡——他与张耳决裂在前,封地落后于张耳在后,嫉妒与仇恨叫陈余咬牙切齿。可是他实力不够,只能哑忍。

刘邦则是原本可以王关中,最后却来了偏远的巴蜀,他的士卒也都是东边收来的兵,都思乡情切。入巴蜀的路上,已经不断有士卒、甚至官吏逃走。可是他实力不够,也只能哑忍。

但是田荣不同。

田荣势大,却没能封王,第一个掀了桌子。

田荣率兵杀了项羽封为济北王的田安,自立为齐王,并王三齐。

有了田荣第一个出头,一时间,对分封结果不满的各势力都纷纷冒了出来。

陈余第一个响应,把三县兵力全部调集出来,伙同齐国大军,直接冲着昔日“刎颈之交”张耳的封地就杀过去,大败张耳,占据常山。

张耳逃跑,逃到了从前老朋友刘邦处。

一时间,中原大地,战火再燃。

而在远离中原硝烟的地方,有两个团队正磨刀霍霍,以备来日大战。

这两个团队,一个自然是刘邦集团,另一个么……却是隐于民间,销声匿迹了的大秦流亡政府。

巴郡江州县内,胡亥盘算着时机,似乎——该他出场了?

第134章

得知诸侯相王,罢于戏下; 各就国的消息后; 胡亥与韩信对着地图,推演起天下形势来。

“这次瓜分天下; 虽然项羽心满意足; 恐怕有几个人却心怀怨愤。”胡亥指着地图东北角; 那里是曾经齐国的土地,“田荣未被封王; 如何能够甘心?势必要再起祸端的。”

韩信道:“田荣势大,一旦反叛; 项羽必然要领兵前去平乱。”

“而项羽这一去,只要不能一击扑杀,那么他与田荣纠缠之时,各诸侯中心思浮动之人不免会有所动作。”胡亥接上; 指着他所在的巴郡江州县,“譬如分到巴蜀两郡来的刘邦。”

韩信佩服地看了胡亥一眼,道:“公子英明。我从前曾在刘邦手下做过管粮饷的小官……”

胡亥哂笑道:“那刘邦有眼无珠,错失英才。”

韩信闻言; 腼腆一笑; 显出几分与年龄相符的青涩之态,然而转瞬谈起天下大势; 却又胸有成竹,虽还未带过兵,却已经有了未来大将军的风采。

韩信继续道:“其实那刘邦原本是否有反叛项王之心; 不好说。可是不管他有没有反叛项王之心,一旦他领兵西就封地,他手下的士卒思乡亲切、难免想要东归。如此一来,这刘邦就是不想反也要反的。”

胡亥悄悄观察着韩信,见他一脸认真、只盯着地图揣摩,不由得心中赞叹。他是知道历史走向,所以说出刘邦要反这话不难。可是韩信却完全由当前形势推演,竟然也得出了与历史走向一致的结论,可见此人就算不领兵打仗,也能做一位无双国士。

胡亥道:“刘邦若反,自然要先冲出来,占了关中之地——先取雍王章邯之地,再占骜王蒙盐之所。”

韩信道:“正是。他背靠巴蜀,军粮不愁,又有将士东归之心可用;而章邯与蒙盐,在秦人看来,都是叛国罪人,秦人恨之入骨。如此一来,刘邦之胜可期。”

胡亥摸着下巴,道:“刘邦拿下章邯应该没什么问题,毕竟章邯锐气已挫,既不得项羽欢心,又的确背叛了我大秦。不过蒙盐嘛……”

韩信接道:“蒙小将军是我们自己人,又颇得项羽赏识,况且刘邦还曾是他手下败将……”他话锋一转,“虽然如此,然而蒙小将军失了民意,刘邦却正是士卒东归之情可用之时,胜负难料。”

胡亥踱步,沉吟道:“所以我们要想个法子,怎样既能让蒙盐保存实力,又能让他两边取巧。”

韩信闻言,忍不住望着胡亥,竟至于出神。

胡亥察觉了,笑问道:“有何不妥?”

《朕的大秦要亡了!剧透》 第79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