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1/4页)
随便看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行在”临安府开赴淮南西路。宋高宗接着又发手诏,改令岳飞“且留京西,伺贼意向,为牵制之势”。此类手诏当落笔之际,其实已成废文。八月中旬,杨沂中军到达宿州,以五千骑兵夜袭临涣县(今安徽临涣)柳子镇,却不见金兵踪影。他得知金方以重兵埋伏于归路,“遂横奔而溃”。金军乘胜占领宿州,因当地百姓欢迎过宋军,遂恣意报复,大肆屠戮。
绍兴十年的宋金大战,从顺昌之战开始,至宿州失陷告终。宋高宗和秦桧的战略指挥,帮助了金军重占河南之地,使宋军屡次大捷的辉煌战果毁于一旦。
岳飞前往“行在”临安府的路途已走了大半,又不断接到宋高宗前后自相矛盾的手诏,还有秦桧以三省、枢密院名义递发的省札。尽管来回更改,最后仍是令他“疾驰入觐”,“赴行在奏事”。他对此类诏札,只能报以苦笑。当岳飞不断听到中原传来的意料中的凶耗,不由悲愤地说:
“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岳飞以本军单独完成北伐的希望至此彻底幻灭。他八月到行朝,不愿再说废话,只是一心一意力请解除军务。岳飞还恳辞新加的少保官衔。他痛切地说,“比者羯胡败盟,再犯河南之地,肆为残忍,人神共愤”。“今则虏骑寇边,未见殄灭,区区之志,未效一二。臣复以身为谋,惟贪爵禄”,“万诛何赎”!
在颍昌大战中,岳雲“功先诸将”,但岳飞按照惯例,不予上报。宋廷查明后,承认“显赏未行,殊非国典”,将岳雲升迁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其升官制词说,“成功行封,犹有遗者”,“大帅之子,能以勇闻。比从偏师,亲与敌角,刈旗斩将,厥功为多”。岳飞仍然上奏力辞,说“父之教子,岂可责以近功”。“赏典过优,义不遑处”。
宋高宗针对岳飞辞职的回诏说:
“未有息戈之期,而有告老之请。虽卿所志,固尝在于山林;而臣事君,可遽忘于王室?所请宜不允。”
尽管猜忌已甚,只因“未有息戈之期”,宋高宗还不敢顺水推舟地削夺岳飞的兵柄。
岳飞无可奈何地返回鄂州。战事看来尚须进行,结果无非是今日收复一地,明日又放弃一地,养敌残民,无补国事。捐躯者血沃中原,肉肥广野,作出了惨重的牺牲,自己的祖国却南北分裂如故。岳飞每念及此,真是心如刀割。
第三节北方抗金义军的失败
宋朝的正规军撤退了,而北方的爱**民却依然在敌后苦斗。
李宝军在开德府一带被金将徐文所败,被迫向南方转移。抗金义军在广济军夺取金人的纲船队,虏获很多银、绢、钱、粮,乘船沿运河南下。到达徐州(治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时,李宝依曹洋的建议,袭击一支前往增戍的金军,杀敌无数,捉住七十余人当活口。这支义军途经金朝前沿要塞淮阳军时,有贾姓知军率数十骑追来,问为何人,李宝说:
“我曹州泼李三也,欲归朝廷耳!”
他引弓一发,贾知军应声中箭坠马。李宝率部兵到达楚州后,将七十多名俘虏交付韩世忠。韩世忠殷勤款留,李宝截发大哭,表示一定要还归岳家军。韩世忠只好写信征询岳飞的意见。岳飞回复说:
“是皆为国家报虏,何分彼此。”
于是、李宝就在韩世忠军中正式任职。
在京东,袭庆府奉符县(金改为泰安州,今山东泰安市)“卒徒”张贵领导的抗金义军,被金将王伯龙所镇压。
镇守西京河南府的李兴军,屡次挫败金将李成的反扑。李成无可奈何,请求完颜兀术(宗弼)增援了大批军马。绍兴十年九月,李兴因众寡不敌,放弃河南府城,转移到永宁县白马山寨。李成在冬季围攻山寨,李兴挥兵夜焚敌营,一直追杀过洛水以北十八宋里,直至福昌县三乡镇(今河南三乡),连战克捷,李成逃窜,奔回河南府。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六月,李兴组织几万军民南撤,在大章谷打退金朝几千骑兵的邀击,历尽艰辛,直抵鄂州。宋廷命李兴担任左军同统制,成为牛皋的副手。
梁兴、赵雲等人闻知大军班师后,不肯渡河南撤,仍在大河以北与金军作战。他们转战各地,在大名府、开德府一带,截取了金朝山东路的金、帛纲,河北路的马纲。梁兴、赵雲等人出生入死,迭挫强敌,饱经磨难,在绍兴十一年或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初,杀回鄂州。
河北抗金义军控制下的冀州和北京大名府,也相继被金军攻破。
王忠植所率抗金义军,奉
《宋师兰》 第39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