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 (第1/1页)
大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适应危机化生存�(2)
乔良: 我参加过好多次讨论会,学者们急于给国家当幕僚,老呼吁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实际不过是想为自己弄一个窝,根本不考虑自己是否够格成为一个国家的外脑。我这样说绝不是贬低外脑和智库的作用。世界上也有不少国家领导人利用外脑引导国家走向成功的例子,像韩国朴正熙不管历史上人们如何评价他,包括他作为独裁者怎么统治韩国,这个不去管他。 韩国的经济起飞,朴正熙功不可没,他根据什么推动了韩国的经济奇迹,据说一共不过200个外脑,把一个国家可能的方方面面的精英一网打尽,让这200个人为韩国的腾飞设计蓝图,结果朴正熙成功了。假如没有这200个人,我们也许根本看不到韩国今天的奇迹。对于韩国的这种做法,我认为中国作为学习中的大国,是必须走出的一步。我们现在还是很虚心地在学习每一步,但是这一步,作为一个大国,如果成为三极世界,已经是时不我待了,这几步必须尽快走完。� 王湘穗:就像晓宁讲的,自我放逐,不依附人,以求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研究和独立见解,但保留有一些信息渠道。� 李晓宁:我想做一个大的研究院就是这样的想法。汇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海量数据库,有超强的处理与评估能力,实行现代总参谋部式的管理。这样做就可以为国家和企业决策提供强大支持。� 王湘穗: 朴正熙就200个专家,我们2万个专家都可以随便找。 但如果“口将言则嗫嚅,足将进则踌躇”,就无法发挥作用。中国在机制上需要有一个外脑机制。� 李晓宁: 我 20多岁时想过两个东西。一个叫“张骞”战略计划,一个叫“郑和”战略计划。在两个战略计划中,“郑和”计划更重要。“张骞”计划是辅助的。郑和战略是对日本、韩国、东南亚的策略。当时模模糊糊的感觉,认为中国如果要发展,一定要解决好这个地区的问题,调整好中国与该地区国家的关系。“张骞”计划就是西出中亚的策略,一方面解决支撑点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与石油国家的关系。如何铺设输油管线和防止大国控制的问题。在一个时期内,不要与强国发生正面对抗。那时虽然看得不细致,但方向没问题。� 乔良: 我们谈了几天新战国,但谁跟谁战;好像并没有完全讲透。这次伊拉克战争,法德俄向美国叫板,也只能说是新战国开幕之际的小试锋芒。大幕一旦完全拉开,情况会是什么样? 现在还难有定论甚至定见。不过,这一仗打下来,倒让我非常佩服刘亚洲的一个判断,在前两年小布什上任后,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大多数专家都判断美国的战略重点会东移,只有刘亚洲坚持认为美国的战略重点还在欧洲,而伊拉克这一仗,实实在在地证明了这一点。美国的战略重点确实还在欧洲。要维持货币霸权,就得先打挑战者,眼下对美国来说,这个挑战者仍在欧洲,就是欧元,就是欧盟。美国把亚洲视为真正挑战者那一天,恐怕要等到东亚元的出现了,那时它会掉过头来敲打亚洲,但现在不会。现在它腾不出手来,也无此必要。虽然美国军方一直想同时打赢两场战争,但我估计美国的政治家们是不会愿意去打两场经济战争的。这就是中国的机会。也就是我们现在流行的说法:战略机遇期。中国现在应该为了那迟早要到来的一天未雨绸缪,早做准备。因为你的经济张势是早晚要有出头顶破天那一刻的,那时你不可能躲过货币霸权加军事霸权的敲打。这一天说真的也不会太远了。当虚拟经济的泡沫完全破灭后,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或者说实物经济大国,就会开始显现它的力量,而任何国家包括美国都不能光靠虚拟经济、军工产业和其他高附加值产业维持和支撑一个大国或者帝国的身价的。所以,早早算到这一步棋,中国就应早些下出这手棋来。� 王建:我也写过一篇文章论述美国的战略东移问题,以美国目前的情况看,是从存量经济看,环太平洋与环大西洋的分量差不多,但从增量看,是前者远大于后者,这就是美国人口和经济重心“西移”的原因,也是美国的战略重点要从欧洲转向亚洲的原因。美国的战略目前正处在将变未变的时刻,就遭到了欧元的挑战,使美国无法顺利实现它的虚拟经济利益与物质产品利益在东亚地区的重合,所以我认为,以美国的角度出发,从近期看,还是美欧的货币利益冲突是主导,从远期看,美国还会把组建“环太平洋圈”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  
《战国的新月》 第49部分(第1/1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