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重塑江山澶渊时(节6) (第1/2页)
做梦小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冬日降临,整个辽国都动员起来,五京共有兵员一百六十四万人,其中临潢府乃是契丹祖地,东京辽阳府乃渤海故国,这两地兵员不敢轻动。
中京大定府自唐代以来契丹人据有,抽调精锐五万骑兵,西京大同府和南京析津府丁口近百万,二十万精锐步骑全部集结,共得二十五万正兵。
随之而来的是后勤的巨大压力,为此萧挞凛一改过去出征的传统,仅征发辅兵二十万,打的主意就是一路征战,一路损耗,最后以精锐一战而下。
这一仗打下来,无论输赢,至少接下来数年乃至十余年都没有能力再打国战了。
而且,如此大的军事行动,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从秋收之后,辽军开始集结,直到冬日降临,都没有完成。因此,萧挞凛采用集结一军,便出征一军的方式,从冬日开始,便命大将领军南下,先锋正是在长城口外的耶律隆庆。
这么大的军事行动瞒不过大宋,而萧挞凛也没打算瞒住,这就是准备以堂堂正正之势压迫宋军。
因此,在耶律隆庆获得增兵之前,佘太君的军令和定州行营的军令都传到长城口内范廷召和康保裔处,命令他们撤退。
如此一来,耶律隆庆带着齐装满员的五万步骑,按照萧挞凛的将令,通过长城口之后,朝保州虚晃一枪,直接奔袭瓦桥关身后的莫州,即杨六郎缘边安抚司行营所在。
“你们回去告诉陛下,就说知道了,有了这些援军,边关必定能守住”
说罢杨六郎又好奇道:“一万禁军都到了我这里,康帅撤退的时候又留下五千残军于保州,如此说来,高阳关仅剩一万余人,会不会太危险了?”
皇城司信使拱手道:“杨帅勿虑!此乃太君之法,高阳关禁军填补边关,后方定州调军前往高阳关,再后方德州、赵州、大名府天雄军和澶州禁军依次递补,小人离京之前,十余万禁军随裵公驻守澶州、大名府”
“好大的手笔!”杨六郎感叹一声。
“多谢解惑”
“不敢,小人告退!”
……
咸平三年十二月,耶律隆庆率领五万步骑包围莫州。
咸平四年正月,乌不吕率领三万步骑过长城口,包围保州,又派一路偏师五千人从保州西南下,袭扰北平寨、望都。最终目的是要在定州左近戒备傅潜部。
同一时间,辽南京统军使耶律奴瓜率五万步骑,直插高阳关。
自此,大宋边境长城以南,从东至西打开了一个宽约百余里的通道,同月底,萧太后、辽圣宗和萧挞凛率领中军二十万人,从析津府南下。
与此同时,真宗皇帝御驾亲征,以代州卸任回朝的老将高琼为殿前都指挥使,两府数位相公随行。在这支队伍里,各将门二代、三代皆随之出战,计有石守信之子、驸马都尉石保吉,李汉超之子李守恩,呼延赞之子呼延必显,李处耘之孙、李继隆之子李昭亮等二十余人。
并不是大宋的武二代、武三代只有二十余人,而是经过佘太君考察后,发现可堪一用的,只有二十余人。
比如说开国功臣王审琦之孙王世隆,与杨排风比斗的时候,因其对排风以婢女视之,被她一棒打晕。
要知道,京城中这些将门世家都视这次随真宗皇帝亲征乃是一次白捡军功的好事。纷纷踊跃报名,但是这些人大多数连武艺都不行,更不用说什么选将用兵了。
但毕竟都是功臣后人,又不能不教而诛。贵妃刘娥后来出了一个主意,校场争夺出征名额。
首相李沆为东京留守,兵部尚书张齐贤暂领京城禁军。
“太君,大宋此战便交付与你了!”
李沆、张齐贤和佘太君于东京内城南门上目送大军远去,首相李沆颇有感触,他从一开始坚持祖宗家法,不予统军大权归于一人,而后随着皇城司那一份份文册,逐渐默然。他万万没想到,刚刚开国不过两朝,武人堕落如此之快,触目惊心。
尤其是随着先帝驾崩之后,其藩邸亲随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真宗皇帝继位又不得不依靠这些旧臣,只要有人犯事,遇到这些人往往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李相放心,老身当不负所托!”
“报!望都军报”有皇城司小校登上城楼。
“哦?望都?”佘太君有些诧异,接过军报。
“哈哈!怎么把他给忘了”她顺手把军报递给李沆。
“好!斩首千余级。这荆嗣真乃猛将也”
“哎——李相,如今可知
《杨家将佘太君扮演者是谁》 第102章 重塑江山澶渊时(节6)(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