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冷如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只是眼下,殷捷诺夫斯基苏侨证还未到手,就耐不住寂寞,闹出了大动静。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偷来的锣敲不得”,你再等两天《苏侨证》到手再得瑟不行嘛!
但是《准苏侨》殷捷诺夫斯基偏不这样。他看上了隔壁安徽黄山老板杨士俊的《黄山茶庄》,强买未遂、编造一纸诉状,将杨老板告到了苏联商贸处:声称杨老板欠其钱未还、要求商贸处保护自己这个准苏维埃公民的权利、将《黄山茶庄》判与其抵债。
苏联商贸处处长瓦西里深知此事个中奥秘。未曾应允殷作人的请求。这倒不是说苏方不想管此事,而是殷作人的入籍申请还未获批准、暂时还不能算是苏联公民而己。
艾山江快步赶路,小毛驴驮着两大捆紫花苜蓿一路小跑走在小主人的前面,直奔汉人街而来。
伊宁汉人街虽说名声大,却并不是很大。长约几里。两旁店铺林立、店铺中间的空地上,就是贸易区。诸如水果蔬菜区、活鸡、活鸭、活牛、活羊、活马、活骆驼交易区、各种手工艺品、纺织用品、粮食、药材等交易区不一而述。
汉人街上天天人满为患,如果是初涉此地,那你可就要小心了,曾经有人转悠了一天都洠д业匠隹凇V劣诎�浇�退�男∶�磕憔筒挥玫P牧恕�
艾山江第一次到这里是骑在达达的肩上来的,三四岁时是和阿娜坐六根棍来的、七八岁时就骑着大毛驴自己来了。如今小巴郎变成了大小伙、大毛驴变成了小毛驴你还担心他们迷路吗?
就这样,艾山江跟着小毛驴顺顺当当来到了“汉人街”的大巴扎上。
伊宁的“汉人街”的历史是一部浓缩了的伊宁的历史。
“谁跨明驼天半回,传呼布鲁特人来。牛羊十万鞭驱至,三日城西路不开。”这是犯官诗人洪亮吉《伊犁记事诗》中描写的伊宁当年贸易互市时的热闹情景。
早在几百年前,这里就是各族人民边关互市贸易区。每年到了一定季节,这里聚集着成千上万的交易人群,今日的伊宁城实际上就是由它发展起来的。
后来的清朝伊犁将军府在这里筑城建府后,这里便聚集了大量的汉、回、满、锡伯居民共同生息。因为当地居住的哈萨克人逐水草而居,并无经商习惯。而后来称之为“种地的人”的“塔兰奇人”这时还未从东疆、南疆迁到伊宁开荒种地。
当地的哈萨克人分不清各民族的长相特征,差不多嘛!闹了半天,“汉人街”的名称是哈萨克人给起的。
于是这里就哈麻斯地一满叫成“汉人街”了,成为了汉、满、锡伯、回等民族的商业聚居区了。清政府倒台后,换成民国了,各族人民都可以来此作买卖了。
“汉人街的巴扎天天有嘛!我们也就天天来了嘛!”
昔日的“汉人街”,如今的早已变成为各族人民共同经营的商业宝地了。但“汉人街”的称呼早巳变成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名词,而沿用至今。
艾山江和小毛驴穿过了汉人街,一步未停地来到了一座砖砌的二层小楼的院门前,艾山江用手拍打着门环高声叫到:“瓦西利、瓦西利!”
从楼上走下来一个身材高大魁梧、留着两撇哥萨克式漂亮胡须的俄罗斯男人,套头军绿衬衣、黄马裤、足蹬一双高腰马靴、身高足足在一米九零以上。
他就是此楼院的主人,苏联驻伊宁领事馆商务处处长马维诺奇。瓦西利。
瓦西利应该算是伊宁城里的“老居民”了,前前后后、来来去去,掐指算来在此地已经居住近二十年了。
两个儿子:阿萨和里萨都是在伊宁出生的,艾山江和弟弟牙生与他俩一般大。艾山江的父亲和瓦西利也算是多年的老朋友了。
瓦西利看见艾山江,两撇胡子微微上翘着:“啊!亲爱的艾山江,今天是你来送草了吗?啊!紫花苜蓿!太好了!亲爱的小毛驴,又是你来了,谢谢你!”
瓦西利一面说话,一边打开了院门。两只手一只搂着艾山江的肩头,一只拍打着小毛驴的屁股,把人和驴一同迎进了后院里。
后院里很大,靠墙处盖有一排马厩。
马厩里拴着四匹高加索良种马。
艾山江的小毛驴乘着主人过磅称草之机,竞然在高加索良种马的肚子下钻来钻去,惹得四匹良种马很不高兴。几次下口想咬小毛驴,无奈缰绳拴得太短,想咬咬不到、想踢踢不着,因为小毛驴就在肚子下面。
看到此景的艾山江,目不转睛,都己经看呆了。
“哎!艾山江,卢布还
《静静的农村事》 第2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