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61部分 (第1/4页)

随便看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人提出,方云既然已经是帝国政府的副总统,就不应该再担任地方行政长官的职务,应该撤销方云身上的绥靖主任的职务。

这个提议直接遭到了方云的拒绝,他放言说道,如果要撤掉他身上地方行政长官的职务,他宁愿辞去帝国副总统的职务。西部、西南是他方云一手打下的基业,谁也不能够从他手里拿走。

随着方云的声明发出,护国军总司令部发表声明,说坚决拥护方总司令的决定。西部、西南各行政省的民众也纷纷举行游行,支持方云继续担任各行政省的行政长官。

这件事情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李飞耘对方云的变化感到忧心重重,但又有点无可奈何。他曾经派人预谋刺杀过方云,想把方云变成第二个罗济时,试了两次都没有得手,反而被方云的卫队打死几名枪手。他又不能光明正大地派部队围剿方云的车队,即使是去了也不一定成功。围在民族复兴党南京分部的复兴大厦周围的复兴党员不下3000人。内务部的情报显示,那根本不是普通的党员,个个体态剽悍,神情冷漠,根本就是训练有素的军人。

他曾经试图向英美示好,以换取它们对他的重新支持,他甚至派出了自己的夫人去美国国会进行游说,但是美国国会的回答令他心碎:美国国会曾经在他身上投资了无数美元,但在他治理下的帝国看不见真实的民主和民主经济的繁荣,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但在方云身上,他们却看到了投资的效率。况且,对西南地区输血的威尔金森计划已经启动,贸然中断是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的。美国国会认为,作为一个远东大帝国的民选总统,他应该与帝国民选副总统互相配合。

在没有叛乱借口的情况下镇压民族复兴党,中央政府能否得到帝国民众和军队的支持还是一个未知数,更不要说方云虎据西南的精兵良将了。李飞耘感觉自己就像日将落山,是夕阳无限好啊。

方云用合法手段夺取政权的英明之处再次得到证明。

民族复兴党的情报机关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们通过重重蛛丝马迹判断出要对方云下黑手的就是帝国总统李飞耘。安全情报局局长曾就此情况单独向方云作过汇报。

方云倒是很坦然,换做是他坐在李飞耘的位子上,他也会毫不犹豫地这么作。当然,方云也不是吃素的,他给杜英豪下了秘密指令,要他在合适的时候,除掉李飞耘。这种事情对杜英豪来说,应该是轻车熟路了。

帝国的经济情况十分糟糕,再加上前段时间掀起的经济风暴,形势更加严峻。越来越多的人口流向西南三省,被护国军政府以种种手段安置到西藏、西康和新疆。由德国运转过来的在欧洲的犹太人口已经达到了100万人,除开熟练的技术人员外,其他人员也被技巧性的分散开,分别安置到西部边陲。为此,民族复兴党政府发表了一项声明,做为一个地方政府,复兴党政府已经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鉴于经济实力和本身民族性的原因,复兴党政府将停止接收犹太人难民。

对这项声明,没有人会去指责它。毕竟事实摆在那里。

西元1933年5月上旬,云南西南部出现6。7级地震,自然灾害并没有给当地民众造成重大的损失。

复兴党政府建立的政府灾害预警系统,准确地预测出了地震的爆发地点,及时组织了人员撤离,损失不大,灾民也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同年7月,长江上游突降暴雨,长江干流爆发洪水,引起洪灾。四川、湖北和湖南灾情严重,对遭受长期饥饿、寒冷和绝望的老百姓更是苦难深重。强权军阀的冷漠和李飞耘的一惯以来的无动于衷,更让人们感到失望。

方云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他先是以帝国副总统的身份和政府总理何英清联合提出报告,要求受灾省份进行赈灾,并向国会提交赈灾援助报告,要求帝国财政拨出专款进行赈灾。然后,亲自命令云南、贵州两省政府组织一批粮食物资运往灾区。而作为民族复兴党的同盟,广州的国民政府也象征性地抽调出一部分粮食物资,交给西南复兴党政府,汇集后运往灾区赈灾。

在这样的压力下,帝国财政不得不拨出了一批专款,用于灾区赈灾。

两种表现,让帝国的民众有了比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不可欺。

民族复兴党的力量在逐步增长,对三民党的威胁也在增长,而三民党内部现在也开始出现了分裂——部分有良知的三民党议员对李飞耘感到了不满。这种不满,直接引发了一种厌恶的情绪。

这种厌恶的情绪

《裂日灼心最后结局什么意思》 第6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