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2部分 (第1/4页)

小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付出太少,这是很烦人的。如果你有智慧,就知道一切世间的事物,起起灭灭、来来去去,都是暂时有而本来空,何必那样地在乎自己、在乎他人。如果你有慈悲,就不会计较付出的多少,不会在乎他人的反应如何,只是为了爱护环境、照顾他人而做奉献。有智慧者能够放得下,因为一切本来就是空的;有慈悲者能够提得起,因为有世间就有业,多造善业,多结善缘,正是菩萨的心怀。如果既有智慧又有慈悲,就会发现你是天天都在自由自在地生活,天天都在心甘情愿地奉献,当然不会累也不觉得烦了,连休息几天也用不着了。

此偈告诉我们的消息是:因为一切的人、事物以及人的观念和想法,都在起起灭灭,所以从空而有,由有归空,不必为了成败得失而起烦恼。可是,既然生活于此世间,一定是在成败得失的现实之中,不论是苦是乐、是成是败、是得是失,都是由于自作自受;不论你记得不记得,通过三世因果的观点来看,你必须面对现实,改善未来。

现在主义

过去是未来,未来是过去,现在是去来,菩萨晓了知。

——《六十华严经卷三十三普贤菩萨行品》

此偈是说,以菩萨的智慧,发现时间的过去、现在、未来,是互相交错而不可分割的,所以说过去就是未来,未来也就是过去,现在就是过去及未来。这对一般人的常识世界的认知来说,是无法理解的。

这儿绝对不是玩文字游戏,颠三倒四,事实上,它有既深奥又浅显的道理在里面。

在现实世界里,一切动物之中,人类居于最高等的层次,因为有记忆,能思辨,累积经验,形成了文化。这都是时间感的反应所造成的结果。记忆着过去的经验,变成生活于现在的知识和技能,运用过去的记忆加上现在的事实,便能展现出未来的景观。

正因为人类具备在时间上的条件,朝向正面发展,便是不断地改正过去、更新未来;朝向负面延伸,便是对过去的眷恋与追悔,对未来的梦想与忧虑,对现在的不满与不安。这就为人类造成精神上的压力和生活上的苦恼。

因此菩萨慈悲,告诉我们:时间虽然是有的,而且也是人类所需要的,但是不要被时间所骗,不要以为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一定会来,现在的永远不变。站在你现

在的立足点上,你是带着从前走到现在,你又立即带着你的过去和现在,走出未来。所以不论你的记忆力如何,也不管你的推想力如何,现在的你虽不等于是过去的你,也不就是未来的你,但确实是和你的过去及未来,联系在一起的。

曾经有一位禅师,离家数十年,再度回到家乡时,他的亲人都认不出他了。经他自我介绍后,他的亲人便惊讶地问:“变成这么老了,你真的是我家那个人吗?”

禅师回答说:“那个人的确就是我,我这个人的确不是他。”这两个人的对话,点出了时间的前后,虽不可分割,但又历历分明。

不用牵挂过去,不必担心未来,踏实于现在,就与过去和未来同在。

。。

求学要诀

夫学有二,常亲多闻,安谛解义,虽困不邪。

——《法句经卷上教学品》

求学有两个要诀:第一是常亲近善友,第二是遵守真理。“学”是指圣人之学、解脱之学,也就是离烦恼之学、安心安身之学。

“多闻”是多多学习待人接物,与人共处,化解烦恼,增长智慧的观念和方法。简言之,多闻者是学问渊博、知识丰富的人;在佛教界称之为“善知识”,指的是良师益友,能为我们传递经验、解惑纾困并授以正确实用的方法。

“解义”是指对理论的了解,对学问的洞悉。“多闻”是多听、多学、多读书;“解义”则是对听到、读到的任何学问都能了解其内容。这又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种是从语言文字的表面去理解,望文生义,却不一定是真正的意思。第二种则是以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及对佛法的修行来通达、识透文字的内涵,根据实际经验,根据证悟层次之不同而有不同的体认。

懂得这两个名词之后,知道求学要常亲近、请教、请示博闻强记的人或见多识广的人,由此可以获得智慧的启发和学识领域的开拓,然后便能安住于正确的、正当的、真实的道理。若能如此,即使遇到思想上、生活上、身心上、环境上的任何困难,皆可迎刃而解,也不会被错误的观念或不良的环境所###而走上邪道,像一些人在平常时候,仁义道德都听得懂也讲得出口,一旦面临利害关头,却可以出

《智慧100企业账号是啥》 第2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