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7部分 (第1/4页)

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决定的事。周考虑到虽然从总的形势出发是不应该打的,但从西安具体情况看,如果坚决反对打,就可能失去很多朋友。为了巩固西北这支抗日力量的团结,我们必须采取灵活的态度。暂时保留自己的主张,在张杨两军上下一致主战的情况下,全力支持他们打好这一仗。红军将自己的决定通知杨虎城与东北军将领,叶剑英与两军参谋人员研究了军事部署作战计划。红军的诚意使杨虎城和两军的朋友们深受感动。1 月31 日,在西安召开了三方最高军事会议。当大家再一次研究具体的行动计划时,经过冷静的分析,大多数人认识到无论是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还是从两军的前途考虑都不宜打,会上作出了促进和谈成功的决定,大部分原来主战的军官都服从了这个决定。但东北军的一些少壮派,孙铭九等人认为东北军的王以哲、何柱国将军一心想当官,主和,出卖张。2 月2 日,突然下手,杀害了王以哲将军,又准备追捕何柱国,因杨虎城制止才未得逞,接着几个年轻军官又冲进中共代表团驻地,直奔周恩来办公室。周看到他们气势汹汹的样子,立刻明白了这是搞兵谏的。周非常气愤,霍地站起来,把桌子猛地一拍,大声说:你们要干什么,你们认为这样就能救张副司令回来吗?不,这恰是害了张副司令,你们破坏了团结,分裂了东北军,你们在作蒋介石想做而作不到的事情,你们是在犯罪。周这番训斥,把他们震住了。周见他们平静下来,就进一步开导他们认识错误。这几个青年军官,自觉惭愧,留着眼泪,跪下来向周认错请罪。孙铭九等本来认为杀掉几个主和派,就可以堵住和谈之路,可以同中央军打仗,救张,结果事与愿违。王以哲是一个在东北军中有影响的将领,他的被害激起广大官兵的愤慨,许多人要杀孙等的头,挖他们的心,给王将军报仇。为了避免扩大事态,周当机立断,把孙等几个为首的肇事者送出西安。同时,在周的支持下,杨虎城用军事力量压迫东北军卫队团撤出西安。这些人一走,就使急于为王报仇的人,失去了对立面,也就及时避免了一场东北军内部大规模的互相残杀。不幸的是东北军内部矛盾,最后发展到高级将领枪杀了为国共合作奔走最力的团长高福源(已加入共产党)。王以哲是张离开部队后,能够维护东北军内部团结的核心人物,他的被杀,群龙无首,更加失去了团结的最后希望,严重地削弱和破坏了西安方面同南京谈判和营救张的力量和地位。南京方面乘机施加压力,迫使张杨同意,把东北军、西北军调出陕西。这样三为一体就瓦解了。

在这个过程中,张曾写信给东北军将领,“为国家努力杀敌,为东北血耻复土,一切以国家民族为重,勿以学良个人为念。”张学良将军这种爱国主义思想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值得人民永远怀念。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以后,中共的主要工作就是尽早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代表多次谈判。国共的实力决定,要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共必须作出更大的让步。1937 年2 月10 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提出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这四项保证是对国民党的重大让步。这种让步是有原则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取消国内两个政权的对立,实现国共合作,一致反抗日本侵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这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得到国民党内部抗日派的赞同。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求恢复孙中山三大政策的,不仅有国民党内一贯坚持革命立场的宋庆龄、何香凝和从九一八事变后一直明确主张抗日的冯玉祥,还包括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李石曾、孙科、李烈钧等,反映出这种要求已有相当的普遍性。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根绝赤祸案》,实际上接受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决议。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初步形成。

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粉碎了亲日派的阴谋,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从此,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为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创造了前提,推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毛泽东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民党政府只打共产党不打日本帝国主义的办法行不通了,不得不放弃剿共政策而走准备抗日的路。这就开了国民党三中全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就事实上宣告成立。

关于西安事变,国民党方面也认为很重要,几十年来国民党一谈到丢掉大陆的原因,就怪别人,首先就怪张学良。蒋就说:“八年剿匪之功,预计将于二星期(至多一个月),可竟全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第17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