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风雅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现在,我们可以以西湖的面积和21世纪苏堤的长度为基准,来推知,唐代的“苏堤”(在唐,苏堤还没诞生,这里是假设如果在唐代,在苏堤的位置,如果建一苏堤,该有多长。)约长3633米,算是七里多点;宋代的苏堤约长3372米,算是七里不到;清代的苏堤约长3028米,算是六里多点;21世纪的苏堤长2797米,算是五里半稍多。
上述唐宋清今的苏堤长度如果考虑到古今度量衡的不一:唐朝一尺等于今天的30。7cm;宋朝和元朝一尺等于今天的31。68cm;明清年代一尺等于今天的31。1cm;今天一尺等于33。33cm。那么上述的苏堤应该进一步修正为:唐代的“苏堤”约长3944米,能算是八里;宋代的苏堤约长3548米,能算是七里;清代的苏堤约长3245米,能算是六里半;21世纪的苏堤长2797米,算是五里半稍多。
因为,1市里=150市丈;1市丈=10市尺;1千米=2市里,1米=3市尺。所以,在宋,苏堤也就七里左右,离苏轼所言的苏堤长三十里,荒谬地放大了429%!
许多文章都有说,说苏轼在整治西湖、疏浚西湖时,如何亲临第一线,如何深入基层,如何调查研究。还说在疏浚现场,与民同乐,吃东坡肉,喝印月酒。那么,王木木想不通了,即使苏轼此人文理偏科,文学好,数学差,但作为龙图阁大学士,一里有多长,一丈有多长,一尺有多长,这总归应该知道的吧!古代人不若现代人,出门开车,乘车。唐僧用双脚走到了印度,徐霞客用双脚走遍了中华大地,苏轼也一定曾在西湖的东南西北走来走去过的。难道,这苏轼对自已的脚步一点概念都没有?他会把七里误会成三十里?呵呵,如果说,说苏轼真是这么样的一个糊涂蛋,那苏粉们真是在不顾事实地反在给苏轼搽黑了。
百思不解的王木木在想,一个是七,一个是三十,这能搞错吗?绝对不可能!苏轼再弱智,苏轼再浮夸,也不至于把七里误会成三十里!何况,疏浚西湖,又不是苏轼一个人的干活,苏轼手下,大小官吏一大堆,还有未来的太常博士米芾等,对于苏轼的三十里之说,应该都是认可的,签单的,要不,苏大学士的“纰漏”,哪能“流芳千古”?
那么,既然如此,苏轼为什么会把七里说成三十里呐?既非无意,必是故意!苏轼的刻意造假,缘起何意?
王木木在想,想想,也有道理,这苏轼可真是聪明人,把工程量说大,把项目规模放大,把土方量增大,那么,相应的,工程款是不是应该同步大一大?劳务人工是不是可以高估三四倍?那么贪墨截流的安全系数,是不是可以增加许多倍?而挪用公款和中饱私囊的效益,是不是也可以递增很多倍?反正,汴京的两当权派是两足不出户、没啥数理概念的寡fù;反正朝廷也第0747章错了一千年
不会对我核计验收;反正我的报告知qíng人看不大到,看到的又都是好蒙的不知情者,苏轼很得意,很大胆,也很贪婪,于是无视七里的现实扯出了荒谬的三十里之说!这可能吗?完全可能!鹿都可能变成马,七里为什么不能变成三十里?
苏轼这个谎言,作文立说中,说东道西中,欺上瞒下中,扯了11年(苏轼1101年8月24日逝世)。苏轼愚弄了朝廷和财政,也愚弄了历史和所有的苏粉!苏轼逝世后,其弟苏辙为其哥苏轼作墓碑,写下了《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再一次固化了苏堤长三十里的概念!将苏轼的愚弄和指鹿为马继续发扬光大、流芳百世(也许今后要遗臭万年了)。
从北宋到南宋,杭州从一路之州府到一国之首都,西湖还是那个西湖,州府的百姓到首都人民,倘佯苏堤,泛舟西湖,看见的苏堤只有七里长,津津乐道的苏堤则有三十里长,把小黄鸭yy成大白鹅,把小毛驴yy成千里马,把半残废yy成高大上,不知是苏轼够q,还是苏粉阿q了,这种思维方式和模糊概念,也为靖康之耻、崖山之夭贡献了“扎实的基础”。
后,从金朝到蒙元,元人疏浚西湖时说,你们汉族人自已在说,西湖苏堤长三十里,有三十里吗?元人质疑了,不敢挑战苏大学士,却疑是蒙元之度量与宋有异,想要去搞搞清爽,没来得及,朱元璋来了。
从明到清,从清到mín国,从近代到现代,从中世纪到21世纪,有多少帝王将相、鸿儒大士、时代精英、专家教授、智者能人、僧侣道巫、莘莘学子、百姓万民,在杭州看西湖,在西湖看苏堤,在苏堤看春晓,南来北往,用脚步量,看着西湖水啊浪打浪,看着湖中冒出的泡沫浆
《宋佳的裸妆照片》 第3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