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29部分 (第1/4页)

花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下降了,这是由于从1901 年开始强力推行“白澳政策”所致。这一历史时期,

澳大利亚人口结构却发生了巨大变化。澳大利亚出生的人口增多,几乎占全

国总人口的80% ;大约有1/3—1/2 的人口住在城市中;有色人种人口的比率

和绝对人数都在急剧减少。所有这些变化对澳大利亚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

一定的影响。

二、“白澳政策”的确立与实施

新建的联邦政府为使国家法制化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白澳政

策”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政策,它是澳大利亚自建国以来长期推行的基本

国策。所谓“白澳政策”是指只允许欧洲白人(主要是不列颠人和爱尔兰人),

而不允许或限制亚洲人和大洋洲人移民到澳大利亚的种族歧视政策。澳大利

亚之所以推行这样的政策是有其历史渊源的。“白澳政策”最早是在新南威

尔士出现的。19 世纪40 年代,新南威尔士农牧业迅速发展,极感劳动力缺

乏,而牧放牛羊和垦殖农田的犯人不仅不可靠,且日益减少,后来流犯制在

这里遭禁止,因而便雇佣劳工,即有色人种来搞农牧业。当时澳洲人就产生

了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有色人种进澳后势必和白人通婚,这既会混杂英人血

统,又会降低白人生活水平。此种观点随着移入的有色人种的增多而日益明

朗化。19 世纪50 年代,澳大利亚兴起“淘金热”,华人自印尼进入澳洲采

金,多时达数万人。华人的大批涌入更加强了推行“白澳政策”的思想,因

而在19 世纪50—60 年代多次发生排华暴行。一系列排华暴行的发生,标志

① 每英里=1。609 公里。

“白澳政策”已初具轮廓。例如1857 年,一个叫约·帕斯科·福克纳的人要

求维多利亚立法议会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来制定限制华人移入的法案,并且

提出“有效地防止澳大利亚福地的金矿变成中国皇帝和亚洲蒙古人、鞑靼部

落的财产”。白人采金工人亦对中国采金者无理地加以责难。

从1863 年起,在昆士兰的甘蔗和棉花种植业中广泛使用喀纳喀人

(Kanaks ),到1901 年“白澳政策”出笼时约有6 万这样的劳动力。他们是

由所谓“黑鸟喂养者”(Blackbirders )的人贩子从太平洋岛屿上贩运来的。

据考证,大部分喀纳喀人原系今瓦努阿图群岛上的居民。从种族上说,喀纳

喀人属美拉尼西亚黑人。喀纳喀人在美拉尼西亚语中意为“男人”。他们是

由人贩子用船运到昆士兰来的,第一批喀纳喀人是在1863 年运来的。他们来

后对开发昆士兰殖民区,尤其对这里的制糖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因为白

人劳动力缺乏,而在热带和亚热带种植甘蔗和棉花,白人吃不了这样的苦。

到20 世纪,黑人的劳动已奠定了澳大利亚制糖业基础,白人对喀纳喀人的劳

动不那么急需了,便用“白澳政策”来驱逐他们。为此,他们制造出种种理

由,终于促使以民族和种族歧视为基础的民族利己主义政策——“白澳政策”

的出笼。

持“白澳政策”观点的人不仅认为有色人种进入澳大利亚会减少白人的

就业机会和导致白人工资和生活水平的降低,而且还认为来自亚洲和太平洋

岛屿上的黑人处于奴隶或半奴隶地位,来澳后会造成新的阶级矛盾,以致引

起社会动乱。他们顽固地胡说什么引进有色人种,会使澳大利亚形成为多民

族多种族的社会,因而形成民族矛盾和种族矛盾,导致社会动乱。此外还有

一些宗教人士和人道主义者认为贩卖黑人和引进华工是人为地制造新的奴隶

制,是不名誉的生意,是侵犯人权的罪恶行为,因此他们写文章,著书立说

予以谴责。

倡导这种政策最有力的是澳大利亚白种工人和工党。当时的《布里斯班

工人报》曾写道:“澳大利亚一定要避免有色人种的祸害。。,不然的话,

《澳洲是哪里》 第29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