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7部分 (第1/4页)

青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为此,他不肯传授医术给李时珍,在原本的历史上,直到后者三次乡试不中,最终找他摊牌时,他才放弃了这个坚持。而此时,他的一颗心正是火热得紧,凡是跟科举有关的东西,他都很感兴趣,这也是他肯和韩应龙千里迢迢,同赴上虞的原因。

望子成龙的父母心,真是让人无从置评啊。刘同寿微微叹了口气,然后转身正容,郑重其事的拿起了鼓槌,敲响了县衙前的那面大鼓。

“谁在乱敲鸣冤鼓,不要命了吗?”鼓响人至,空荡荡的衙门口,立时便多了两个衙役,按说衙门口,是要有人值班的,这俩人八成是去哪里偷懒了,却不曾想有人敲动了鸣冤鼓,因此都是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

“咦?是……咝!”俩衙役确实很恼火,那鼓根本就不是给人敲的,他们在门前看守的职责之一,就是防止有人乱来,这下失职,回头肯定要吃挂捞。正在心里发着狠,准备先出口恶气时,却冷不防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俩人都是倒抽了一口冷气,腿都有些发软了。

“小……道长,您怎么会来这里?难道东山镇还有人敢惹到您头上?”

“贫道有要事欲面见知县大人,来时却见得无人,不敢擅闯县衙,这才冒昧击鼓,还请二位见谅。”刘同寿打了个稽首,语气倒还客气。

“不敢当,不敢当,小道长稍待,在下这就去通报。”俩衙役却是更加客气,说话的这个是去过东山镇的,另一个虽然没去过,但却是听说过的,从同伴的应对中,也意识到了眼前人的身份,当然不敢怠慢。

不过,刘同寿注意到,动身之前,那俩衙役对了个眼神,留下的那个似乎想提醒那个去通报的什么事,后者却微微摇了摇头,表示无妨,看来这里面也有说道啊,会是什么呢?

自己猜,不如直接问,刘同寿笑眯眯的凑了上去:“这位差大哥请了,方外之人不知礼数,似乎给二位惹了麻烦,小道却是冒昧了,还请二位多多见谅。”

“不麻烦,不麻烦,小道长太客气了,这鼓放在门前,就是用来给人敲的,小道长若是有兴,只管敲便是。”那衙役点头哈腰,满脸堆笑,心里却大是腹诽:也就是你这个身份,谁都惹不起你,否则老子早就一棍子拍过去了。

无论是打官司,还是想见县尊,那都得按规矩来,不递状纸,也不磕头,直接就跑来击鼓喊冤,普天下哪有这个道理?都象你这么搞,还不天下大乱了啊。

但没办法,就算跑开神仙弟子那层光环,眼前这个小道士也不是自己能够惹得起的。能把名震余姚的柴家收拾得那么惨,顺带着还扫了谢家的面子,这种人又岂是寻常?他不经意的向花厅方向瞟了一眼,眼神中流露出了一丝敬畏。

唔,有意思,看样子那位冯知县是在会客,而且这客人的身份恐怕……

“差大哥,谢家那位客人是几时到的?”

“哦,已经来了几天了,只是……啊,你,你怎么知道是知县大人正在……”那衙役心神不属的应了一句,然后大叫一声,用象见了鬼似的眼神看着刘同寿。

“只是?只是一直没谈拢?”刘同寿还是笑眯眯的模样,可问出来的话,却让那个衙役陷入了崩溃状态。

县衙不大,谢家也没有保密的意思,所以他虽然身份不高,但也对事情有所了解。柴家之前已经来过一次了,要状告刘同寿行骗,要求衙门缉拿,冯知县一直没有答应,最后柴家只能无奈放弃。

可这一次却是不同,来人的身份非同小可,乃是谢家目前的主事之人,知县大人也不敢轻慢,只能硬着头皮接待了。所幸来人自矜身份,并不像柴家那样死缠烂打,每日只是诗词唱和,或者探讨些学问,仿佛文人间的交游一般。

事情当然不会这么简单,谁都不会相信,那位谢公子来此,就是为了这种事,但他既然不开口,也没人敢问。

今天,知县大人的接待时间比较长,也许就是摊牌的日子了,可谁想到,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那位被人称为仙师的小道士居然也上门了,而且开口就问谢家的事儿,这里面……这衙役觉得一阵毛骨悚然,竹筒倒豆子般将知道的都说了出来。

“谢家主事的?倒是真巧。”刘同寿微微沉吟,他一直防备着柴家用盘外招,却没想到对方竟是没放弃官面上的努力,看来谢家还是更喜欢以势压人,而不是铤而走险。

“小道长,县尊请您和韩举人往花厅相见。”说话间,先前那位章衙役也回来了。

三人转过照壁,进了县衙。

包括前世,刘同寿是第一次进县级衙

《明朝的国师是什么职位》 第17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