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6部分 (第1/4页)

僻处自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简单地说,战国末期的李冰走马上任西蜀郡守时,前两任蜀守治水已经一败涂地了。李冰反复实地考察岷江的地势特点后,大胆地摒弃当时普遍采取的“堵”水法,而换之以“壅水法”治水。这就是在岷江快入成都平原的上游转弯处,筑好几百米长的“鱼嘴半月形分水堤”利用“弯道环流和分水”的原理,将岷江之水一分为二。外江依旧流入它的长江,内江则流入成都平原。但是,这内江之水如果无节制地连沙带石倾入这块宝地,岂不是引来淹没和淤填之害吗?李冰率领的治水大军很有办法,他们在下游的玉垒山,劈开一个山嘴,形成一条比较窄小的甬道。这甬道状似瓶口(后人称之为“宝瓶口”),很能有节制地控制平衡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流量。如果仅此而已,还有许多问题不能解决。李冰又率众在“宝瓶口”偏上游一点,修筑了一道不高不矮的“飞沙堰”。当内江之水流至“宝瓶口”时,如果太多、太猛,譬如山洪暴发,江水猛涨,它就回旋过来,连同沙石淤泥漫入外江,而适量的江水总是顺着“宝瓶口”泻入贯穿成都平原的郫江、检江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若干渠道,满足灌溉行舟之用。看看,在22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修建出这样精妙绝伦的宏大水利工程,怎能不使即使国籍肤色、党派学术不同的今人,也击节叫绝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都江堰的意义(2)

夜阑人静,兴奋不已。我干脆披衣起床,挑灯读史,从翰墨之中稽查这千年古堰的丰功伟绩。

据《蜀鉴》记载,秦国造都江堰后,成都平原物华天宝。秦国“操纵予夺,无不如意,于是灭六国而统一天下”。原来,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壮哉”,就有都江堰的功劳。

又据《华阳国志》载:楚汉相争,逐鹿中原时,汉高租刘邦以巴蜀汉中为根据地,“出三秦饯楚,萧何发蜀米万船而给军粮”。至楚汉决战时,“诸侯之兵四起而至,蜀汉之粟万船而下”。成都平原的“粟米”又立了大功。

都江堰的水,不仅在几个重要历史关头为民族统一、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为赈济其他地方的灾民也解了燃眉之急。《汉书·食货志》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命民卖子,就食蜀汉。”汉武帝时,山东河水泛滥成灾。武帝又令:“下巴蜀之粟,致之江陵”。难怪蜀相诸葛亮北伐中原时,还留下话来:“此堰之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护之。”(见《三国志》)

一部水利发展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奋斗史和成长史。新中国成立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使都江堰面貌更新。1970年冬,都江堰市政府用上万吨混凝土加固了离堆和宝瓶口。同年,简阳人民打通龙泉山,使十年九旱的川中地区普得岷水,结束了缺水历史。目前,都江堰的灌溉面积已达一千万亩,流域面积达27个县(市)。

夹峙都江堰的秀山离堆之上,又是极为壮观的殿堂庙宇、寺观林园所在。著名的“二王庙”、“伏龙观”就建在这里,主要担负着纪念李冰父子的任务。据当地群众介绍,他们的塑像前,长年累月香客、供品不断。我尽管到过许多名山古刹和万里长城,但凭吊先贤的心情,敬仰伟人的幽思,都不及此时此地强烈。我从庙里的官碑题壁中得知,自都江堰问世以来,纪念李冰父子的活动,就一年一度或二度举行,代代相传。

唐代“春秋设斗牛戏”以祭祀。宋代“每岁用羊万余头”以祭祀。元明时代,祭祀规格更高,除“锦羊豕酒”外,中央还派钦差大臣参加。主祭官必须着公服,行三跪六叩礼,宣帛读祝,献爵送神,热闹非凡。民国时期,民国政府还正式颁布了祭祀式、纪念谒、民工歌,又把规格提高一等。

解放后,岁初开水祭祀典礼得以延续。1950年清明节,时任川西北临时军政委员会副主任的李井泉主持了仪式。英国《泰晤士报》做了报道。因种种原因,这种持续多年的活动至1957年止。

从1990年起,根据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同志的建议,这一祭祀活动又连年举行。在去年的放水节上,竟有日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德国、法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来宾、记者参加。加拿大朋友科斯汀·斯托克斯女士著文说:“中国人把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保持这么好,很令人佩服!都江堰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

不知是哪位哲人说过:历史是过滤器,应当流走的流走了;应当留下的留下了;应当缅怀追思的,那便是闪光的金子!

《半轮月是什么意思》 第16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