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70部分 (第1/4页)

桃桃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小文,有烟么?”

“有有。”周利文连忙取了包烟,林若甫抽出一支,就着周利文递来的火点然,接着狠狠吸了一口。没想到,平时不怎么抽烟的林若甫这口吸的过猛,忍不住就咳嗽起来。

“爸爸,您没事吧?”林雅萱赶紧上前帮他拍着后背,周利文也没闲着,急急起身倒了杯水。

“没事没事……。”林若甫摆摆手,好不容易止住了咳嗽,接着拿起烟又抽了一口,这一口他抽的缓慢而又凝重,过了好一会儿从肺中打了个转的烟雾从口鼻喷了出来。

叹了口气,林若甫有些失落地摇头道:“小雅,小文,其实你们妈妈说的没错,我就是个傻瓜蛋,知道在科学院这么呆着也没有结果的,还不如去大学任教,甚至出国当访问学者更有前途。可是,我难道就不知道么?我这是舍不得,舍不得啊!25年了,我在这干了足足25年了,我的青春、梦想、希望全在这里,难道我能舍得抛弃它们独自离开?”

面对林若甫似乎自言自语的述说,周利文和林雅萱也不知道怎么才好,只能好言劝慰着。也许是林若甫心里憋的太久了,这个平日里儒雅中带着风趣的长辈今天难得在晚辈面前说出了他的心里话,这话一开口就像关不住的匣子,而周利文也从他的话中渐渐明白了一切。

(和大家说个事,我昨晚不小心把腰给扭伤了,十分严重,医生让我静躺休养,所以暂时每天无法二更,只能保持一更。等稍好些就恢复二更,还请大家继续支持!谢谢!)

第152章 举步维艰

沪海科学院是一个国家级的科研单位,主要从事各种尖端的研究工作。自解放后成立来,科学院在多项领域中为国家取得重大突破,别的不提,仅是当年的两弹一星,曾经就抽调大量技术人员扎根西北,解决了很多技术上的难题,可谓功不可没。

但随着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沪海科学院的发展就渐渐陷入困境。尤其是到九十年代初,社会上还流行了一句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的口号,全民一切向“钱”看,国家各部门似乎一夜间就把科学院这类的机构给遗忘了,而热衷于搞招商引资。在大多数为政者眼里,他们认为与其辛辛苦苦投入大量资金耗费时间搞研究还不如一次性花一笔钱从国外引进技术来得简单。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从而使当当年盛极一时的科学院变成了无人问津的冷衙门。

像沪海科学院这样的研究机构,本就靠的上级拨款来维持。由于上述原因,上级对科学院的拨款额度也是一年比一年下降,而且对于科学院各部门所提出的项目也不热衷,比如上报需要笔500万的研究经费,到头来七扣八折地能下拨10万就很不错了。这样的支持力度,也仅只能维持研究员们的基础工作,何谈实质性的研究呢?

搞科学研究是很耗费金钱的,人员的开支、实验室仪器的更新换代、各种资料的收集再加上重复不断失败的损耗……这些要没有大量的资金支持根本就没办法看见成功的曙光。社会风气如此,使得科学院的情况一年不如一年,虽说科学院拥有国家最有能力的一批科研精英人员,但在面临无米之炊的情况下,谁都不是神仙。

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后期,沪海科学院的人才流失严重,打着“人才交流”旗号的外资外商拼命挖墙角,再加上一些家庭情况不怎么好,凭着菲薄的死工资无法改变命运的研究员们为了生活主动离开了这个地方。更甚至,作为一个国家研究机构最尴尬的是每年还招不到什么人,就算勉强有些新人进来,大都也受不了这的冷落和收入的微薄,从而又很快离开。

根据林若甫所说,沪海科学院在七十年代末拥有2100名科研人员,再加上协作单位和其他人员,其数量超过3000人。而现在,整个科学院只有500人左右,而且其中行政人员就占了一半还多,真正坚持的科研人员已经不足200名了。

青黄不接,举步维艰,这就是沪海科学院的现况。整个科学院名义上还保留着各研究机制,但实际已经成了空架子。就如林若甫的生物研究室而言,现在连他算在一起只有五个人,其中有一个还是大学里在读博士的兼职人员。实验室的实验设备也都是五六十年代的老货,早就被淘汰了,没有经费更换设备,更没经费开展新的研究,作为主任研究员的林若甫这些年只能靠着这些简陋过时的仪器做一些初级的研究,或者搞搞理论上的研究工作。

也为了这个原因,自青年起就佩服丈夫才华的妻子赵欣芳为林若甫无法在科研工作中展露能力而感到心痛,再加上科学院的一天天衰败,

《陌路归途在线阅读》 第70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