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5部分 (第1/4页)

大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连续2或者3个月的考核成绩最差就要被辞退,这让记者群体面临巨大的精神和身体压力。有人说记者是除了保险和推销外,人员流动最快的一个行业。

这几年,在调查性采访中,采访对象对于记者的打击报复行为不在少数。被黑社会以“500万买其人头”的著名揭黑记者王克勤被称为“中国身价最高的记者”,记者已经入选继警察、矿工之后的第三大危险职业。

记者吃力不讨好,公众并不买账。人们对记者的尊敬和崇拜之情日益减少。有位资深记者说,20年前他去《解放日报》工作的时候,记者是个受人尊敬的岗位,他们代表正义,代表改革开放,那时候记者的报道推进了改革。90年代初,都市类报纸竞争白热化,大量吸收各色人等进入记者队伍,记者素质参差不齐,行业潜规则盛行:“不给红包就不写,或者不好好写”。在群众眼中,记者的职业操守越来越淡漠,百姓中竟开始流传所谓的“豺狼虎豹”(财政、穿制服的、水电煤老虎、报纸)之说。

记者的尴尬:“无冕之王”今安在?(2)

中国记者现状的分析

媒体处于转型期是记者素质日益下降的大背景。

新中国的新闻事业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发生变化,开始从政府包办的直属单位,转变为企业式的自负盈亏运营模式,除了极少数媒体,由政府划拨经费的时代已经过去,媒体已经步入市场化阶段。上世纪90年代开始,都市类报纸开始大行其道,各家为了生存展开激烈竞争,表现在记者身上的是,如果没有“跑到”有价值的新闻,写不出稿子,就面临失业的威胁。于是一些记者为了保住饭碗,力图挖掘各类吸引人眼球的新闻,在没有爆料和线索的情况下,就挖空心思编造新闻。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七届新闻奖评选中,又有人指出三等奖获奖作品《千年古城捧回“联合国人居奖”》是《扬州晚报》记者伪造的新闻。

媒体本身存在着强烈的逐利动机。美国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认为:“新闻事业是一种双重性格的事业。站在为公众提供普及教育的立场来说,大众传播是一个学校;但是,站在为投资者赚钱的目的而言,大众传播媒介是一个企业。”许多媒体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为了争取发行量,往往会剑走偏锋。众所周知的是,许多戴着“中国、中央”帽子的散布在各地的记者站,其实还担负着创收的任务。如果创收搞得好,也可以得到一本记者证,这也让记者队伍里鱼龙混杂。

记者的门槛很低,记者队伍良莠不齐。

由于中国媒体的蓬勃发展,市场对于记者的需求量很大。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是记者队伍的一个主要来源,导致了记者平均年龄的下降,而一个合格的记者要以理性、成熟观点看待社会上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件。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于社会事件可能缺乏认识,采访对象说的言不由衷的话甚至谎言,就被记者不加分辨的报道出去了,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中国打黑第一记者”王克勤说,“我看了很多年轻人的稿子,很偏激非常不理性,并且擅自定义话题,滥用话语权,对公众实行媒体伤害”。

近年来,许多地方还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假记者,到处以记者的名义坑蒙拐骗。在山西活跃的一批假记者常用“要曝光煤窑黑幕”来要挟煤矿主,很多业主本身理亏,为了不扩大事态,往往会采取给“车马费”或者“茶水费”来息事宁人。另有一些真记者,热衷于“红包”和排场,没有好车接送不去采访,没有好吃好喝不认真写稿,这些人低劣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所作所为损害了公众眼中的记者形象,败坏了记者的名声,使得“记者”这一曾经无上光荣的职业光芒逐渐黯淡。

行业法律的缺失使记者工作陷入尴尬甚至危险境地。

有一位著名的调查记者受聘于一家媒体后,他根据工作安排去某地调查“公安干警殴打嫌犯致死”的事件。这名记者刚到采访地点就被当地机关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当地公安机关接着向新闻出版管理机关举报说,抓获了一名“涉嫌敲诈”的假记者。当新闻管理机关到他们单位核实身份时,单位的负责人怕影响单位名声,干脆一推了之,不承认他的记者身份。在这种情况下,这名记者被以“冒充记者进行敲诈”之名关押。虽然,事后检查机关并没有找到证据证明他“敲诈”,但是由于报社不承认他是本单位记者,他也无法为自己洗清罪名。

记者的尴尬:“无冕之王”今安在?(3)

除此之外,记者因为报道黑幕而被恐吓,甚至报复的事情很多。广州记者赵世龙领衔报道了广州长

《求职的时候应该说些什么》 第15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