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89部分 (第1/4页)

指环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

大家仔细看了一下。很多宦海沉浮的官员很快就看出名堂了,首先这各省布政使、参政、参议都无形中升了一级,和阁部的尚书、侍郎都是平级的,而知府、同知和各省职能厅全事、阁部的诸司员外郎都是一个级别的。看来皇帝陛下是准备加强地方权职了。

以后到地方去任职。这才算是一员封疆大吏了,不像以前,与阁部大佬们品级差了一级,都不好意思抬头了。

第二是这升职看来要分为几个关键门槛了,按照调整的制度,司政考举成功后,一年“见习期”一过,自然是九品,优秀者直接为八品。熬两年磨堪期,升到正从七品是个关键,表现好的,动作快的,下到乡里当个乡正、乡保。正从七品就到手了,比别人要快一步。要是差一点,恐怕只能多熬一两个磨堪期,上司看在你资历足够的份上,给你一个从七品级,可是不到乡里历练,恐怕没有那么顺利升正从六品,迈过第二道门槛。毕竟正从六品都是佐郎官,都是有些实权的。从正从六品升正从五品是第三道门槛,而且难度极大,可能有些人一辈子也不见得能升上来。正从五品升正从四品,恐怕更难,只有升上四品官,你才算是踏上仕途青云。要是能升上正从三品,那真是要万中挑一。想到这里,这些人不由想起那些国试庶吉士,翰林院一年下来,直接授正从六品官,比人家足足快了好几步,就算考不上庶吉士,一个中举起码也是正从七品,比省试的举子们快两步。

公布这些调整方案之后。大家都知道,皇帝陛下接下来恐怕是要进行职位大调整。今年已经是明再六年了,很多布政使、尚书、侍郎都已经做了好几年了,也该挪挪位置了。

果然,刘浩然先从地方调整起,淅江布政使、湖北布政使、湖南布政使、江西布政使、广西布政使、广东布政使、贵州布政使等纷纷易人,由其他省参政表现出色者或阁部侍郎出色者接任。

接着刘浩然宣布孙炎出任吏部尚书,加直学士衔,罗复仁出任学部尚书,加直学士衔,宋思颜出任计部尚书,加直学士衔,杨元皋出任商部尚书,詹同出任农部尚书,章溢出任户部尚书,胡深出任工部尚书,郭景祥出任营造部尚书,范常出任出任运转部尚书,所遗河北、1东、山西、陕西布政使则由原淅江省布政使汪睿、湖南布政使王镰、福建布政使詹同等人接任。其余各省布政使、参政又是一番换防,每省都要动两三个,人。

内政部尚书这一热门由原法务部侍郎,调查局都事刘存礼出任,还加了直学士衔,一家伙迈入从二品大员。没办法,谁叫人家是童子营第一批出来的,是皇帝陛下嫡系中的嫡系,这么重要的部门。交给别人,不要说皇帝陛下放心。就是别人也不敢接手。原外务部侍郎,都知司都事杨宪终于当上了外务部尚书,让一直与他暗中相争的夏煜嫉妒不已,不过好歹他也被放任广东省布政使,成了一员封疆大吏,也不差到哪里去,也是正三品官职。他俩所遗留的都知司、监察局由刘浩然的国务秘书,第二次国试科举探花一陈志远和童子营出来的刘存久接任。

在会上,刘浩然严厉批评了主管“新闻监管”的礼部侍郎何谦之,夏时安上书一案原本闹的不大,就是因为“新闻监管”不力,让两封上书居然见报,结果酿成了一场事件。

何谦之被得满头是汗。他的前任是刘存信,由于北方战事,刘存信被抽调去顺天府担任同知,而刘浩然出于拉拢江南学派支持他对北元作战,于是让出身江南学派。立场还这么大的篓子。

刘浩然话落音,何谦之站起身来,拱手向刘浩然道:“陛下,臣自知失职,不敢再恭据要职。现向陛下请辞。”

“准了!”刘浩然毫不犹豫地答应道,“就由徐茂诚接任吧。”

徐茂诚字昌信,是首次科举榜眼,也做过刘浩然的国务秘书,后来转职吏部、礼部行走,又后出任地方知府,现在为江苏省参政。

听到这里,礼部尚书钱用壬也站起身来向刘浩然请辞。也被准了,出人意料的是礼部尚书由原贵州省布政使胡惟庸接任,还加直学士衔,直接步入中枢。胡惟庸在贵州省干得不错。将整个贵州省治理得井井有条,不仅配合着贵州都指挥使击退几次云南梁王的进攻,还平息了好几次省内土司造反,更绝的是他一手协助进剿,一手大玩手段,鼓惑大批工。民走出深山老林,到指定的坝子居住,建立城镇,加上他年年走李善长的门路,李善长对其印象不错,每年磨堪都有优,又几次向刘浩然推荐,因此入了帝心。

周祯也交卸了法务部尚书一职,交由法务部侍郎左泉道接任,专

《帝国的荣耀下载》 第189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