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21部分 (第1/4页)

蒂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认为这套器材的关键部位不应该这样,于是,他就和师兄徐坚联系,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徐坚告诉左丹,把燃烧器上的12个喷头嘴每隔一个点用铆钉堵死一个,这样在压力的作用下,喷出的火就能集中,火焰也同时会增长,并且使用时一般情况下可以不加氮,效果会很好。左丹认为师兄不愧是搞专业的,讲的非常有道理,对师兄的建议十分敬佩。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003年追求与探索 11

接着,左丹在徐坚的指导和建议下,对燃烧器进行了认真研究,找来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自己动起手精心的改造起来。他先改了一路火的喷点,试了一下火,他喜出望外,与没改造的那路火对比,有了明显的区别,达到了预想效果。然后,他又把另一路也进行了改造,都很理想。他成功地改造了这套燃烧器自身存在的问题,感到很得意,心里也非常自喜。

有一天,左丹收到从中国航协寄来的《翱翔》刊物,上面发表一篇山西大同航校张静渟写的文章,题目是《热气球紧急救援》,故事中的业绩,让他感到惊叹!文章的梗概是:7月25日早晨,一场特大暴雨突降大同市,引起御河洪水泛滥,严重威胁着两岸人民群众的安全。张静渟和往常一样,在闷热的天气里正常下班回家。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他本想喝杯啤酒轻松安逸的想法。他接到电话后,急忙投入到一场惊心动魄的从来没有过的热气球紧急救援的战斗中。

原来,有3位村民在御河中已被洪水围困长达8小时。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都解救无效,被困人员仍站在河中央紧紧抓住身边的小树,赤身*,冷的发抖。在被困期间,消防队的云梯无法解救,武警的冲锋舟在解救过程中被洪水掀翻,造成4名战士受伤住院。情况万分紧急,市政府原以为航校基地有直升飞机,请求支援。航校领导得知这一消息,十分焦急,人命关天,救人要紧,于是果断地决定,没有直升机,尝试用热气球实施救援。然后组织人员进行准备,通知张静渟等基地人员迅速赶往现场。

张静渟是位老飞行员,人虽不高大魁梧,但与人和善友好,和刘翔、高新胜都是一代人,有着丰富的飞行经验。他心情沉重,压力很大,热气球救人从来没有过,能成功吗?又不了解现场情况,心里一点把握也没有,因任务紧急也没容他细想。

基地人员都到了现场,看了地形,测风速每秒2…3米适合热气球飞行。他们一边选择起落场地,一边研究营救方案。

这时候太阳也落山了,天渐渐地暗了下来,现场条件有限,出事地点地形又非常复杂,天一黑给营救工作又带来了更多的困难。根据天气预报消息,晚上还会有雨,更大的洪峰随时可能再来。所以,不能再犹豫了,张静渟建议用单绳系留的方法飞向被困人员的落脚点,岸上用汽车灯光照明,助手们拉住系留绳进行密切配合,以防万一。领导同意张静渟建议果断做出决定:“保证安全、克服一切困难,马上实施营救。”

基地人员有分工,有合作,地勤人员连接起400米长的系留绳实施控制,于20时10分将庞大的热气球竖了起来。张静渟主飞,让队友李存元作助手,一切准备完毕,张静渟请示起飞,准备试一次风向。热气球缓缓升起,风向却发生了变化。热气球没有向河心飞去,这个起飞点是不成功的。张静渟下令收回系留绳,将热气球降落在岸边,又组织大家将热气球向南移动30米左右。本来按当时的风向应该继续向南移动几十米会更准确地飞向被困人员,但受场地限制,只能如此了,这就给他们的飞行增加了更大的难度。紧接着热气球再次起飞,飞行高度约20米,但是这次飞行方向仍然偏离了10度左右,此时热气球的球体部位已经接近右边的铁路大桥。张静渟下令让岸上地勤人员拉住系留绳,控制热气球不再前进,悬停在洪水上空。此时此刻张静渟的心情非常焦急,岸上几百双眼睛都在注视着他们,水中3名被困人员在期盼着他们。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张静渟突然想起气象学的一个名词——“海陆风”。他决定最后搏一次,于是他缓缓地下降高度,使热气球贴近水面。此时由于光线太暗和流水的原因,已很难判断出热气球的飞行方向,只是发现他们的热气球顺着河风距被困人员越来越近;100米、50米、30米、10米……张静渟大声喊:“抛绳。”助手李存元迅速准确地将吊篮内的锚绳抛向被困人员,接着他们向被困人员喊到:“抓住绳的,不要紧张,我们将会在你们那里降落。”随后巨大的热气球准确的落了下来。

20时28分3名被困人员登上

《向左和向右》 第2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