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1部分 (第1/4页)

白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徊砍さ刃矶嗔斓既硕荚�撬�难���

转眼两年多过去,李莎默默送走了越南留学生后,很长时间里主要是负责北外俄语青年教师和全国俄语进修老师的培训。她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中国的俄语教育和翻译事业上,为中国培养了数不清的俄语人才。可以说,全国俄语教学、翻译方面的骨干、学术带头人、全国教育界的知名人士,有相当一部分人都听过李莎的讲课。

李莎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在课堂上,她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认真教学和辅导;在办公室里,她认真批改学生作业,找来后进学生“单兵教练”,耐心辅导;在家里,她伏案备课,精益求精……为新中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俄语人才,分布在中央和地方的外事、外贸、科研和教学岗位上,说是桃李满天下,一点也不夸张。

一个和谐的国际家庭

李莎和李立三的家庭,是一个国际组合的家庭。

李立三,中国人,李莎,俄罗斯人,他们是这个家庭的第一代。

李英男,李莎和李立三的大女儿,原配刘和忠是中国人,英年早逝,英男又与俄罗斯知名教授付拉季米尔·阿格诺索夫结婚;李雅兰,李莎和李立三的小女儿,先和中国著名诗人、第一代“朦胧诗歌”创始人郭路生结婚,因感情不合离异,后又与俄罗斯籍(中俄混血儿)瓦列利·张·鲁登科(父亲是李立三的老战友张报)结婚,这是第二代。

刘铉,李英男的小儿子,与乌克兰姑娘莲娜结婚,这是第三代。

这个家庭,有这样几个特点:

讲多种语言。李莎、李立三同说汉语、俄语、法语。汉语是李立三的母语,俄语是李莎的母语。李立三在苏联生活、工作15年,李莎在中国生活、工作多年,共同的生活,使他们精通汉语和俄语。李立三早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学过法语,会讲法语;李莎于莫斯科外国语师范学院法语系毕业。英男、雅兰生活在这个家庭,汉语、俄语是她们共同的母语。同时,她们还在中学学英语,在家里自学法语和西班牙语。英男很崇拜古巴的格瓦拉,在她的床头上挂着格瓦拉的画像,因而她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专学西班牙语。这个国际家庭,可以用多种语言交流,走遍全球,用不着找别人翻译。

教育世家。李莎是外国语大学教授。李立三的大儿子李人纪是黑龙江大学教授,二儿子李人俊是大连海军学院讲师,李英男后来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的教授,李雅兰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讲师。如果再往上追踪的话,李立三在莫斯科时曾是莫斯科东方大学的兼职副教授。李立三的父亲也是个教书先生。因此,可以说这个家庭是个地地道道的教育世家。

中苏友好的使者。李莎和李立三为中苏友好做了大量工作。在苏联,在中国,李莎和李立三共同翻译了中、苏两国许多重要文献和经典的文学作品。早在20世纪30年代,李莎和李立三合作翻译了列宁著的《国家和革命》、《论合作制》,西蒙诺夫的《考验》、《在辽远的东方》等。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教育子女成长(1)

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相夫教子”是一位“贤妻良母”的主要职责。李莎在做好本职工作、为李立三当好后勤的同时,又费心地帮助李立三教育子女。

李立三共有六个孩子,分别出生在醴陵、武汉、香港、上海、莫斯科、哈尔滨。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为革命出生入死、劳碌奔波的一生。最先出生的四个孩子,都是从小就离开父亲,有的送回老家,有的寄养在别人家里,不但互不相识,而且互不相知。直到建国前后,才陆续回到他们身边。

李立三和李莎对孩子们的教育原则是:政治思想上关心,首先教育他们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生活上很照顾,但不许特殊,使他们同广大青少年一样,在平等的环境中成长,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两个最大的是儿子,一个是李人纪,一个是李人俊,他们一到革命阵营中,李立三就反复强调,你们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做人要光明磊落,在组织和同志们面前不讲假话,一定要把自己在旧社会的经历向组织详细交代清楚。这是参加革命队伍的第一步,这一步走不好,今后一辈子都将站不稳脚跟。并且举出很多事例,说明在革命队伍里讲假话是要垮台的道理。他还用自己一生的言行,为孩子做出了榜样。

比如,当人纪、人俊最初和他们夫妇见面的时候,他就问孩子:“我曾犯过错误,你们听说了吗?”他们则说,听到过一点,但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他就把

《生死绝恋的意思是什么》 第1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