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21部分 (第1/4页)

打死也不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菩提祖师和释迦牟尼佛的区别之二,“不生不灭”是佛教和道教对其尊崇的“大神明”的一种说法,道教认为其崇拜的“大神明”在天地开辟之前或天地开辟之时就已经存在,并于天地同寿,以一种“不生不灭”、无生无灭的状态以一缕或一团“清气”或“混元气”而存在着(不过这种“不生”的说法也经不起推敲,毕竟在天地开辟之前或天地开辟之时的时间上也是可以找到其“生”始的,只是年代久远得不可想象而已),并且有“聚则成神,散则成气,大如天盘,小如芥子”的广大神通。所以也不必要使用人体这种带有“垢姿”的“灵魂”载体(在和佛教比拼时,道教尊崇的这种浑然天成的“清气”或“混元气”类的大神明,说法上自然要比经过“三三行满”、“转世成神”的过程才能成就的佛陀、菩萨要历史渊源要久远许多。也迎合了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崇拜心理),就能运用各种神通,以一种“不生不灭”的方式“遍历三界”(道教也有“三界”和“三三行”之说,和佛教的差别在于,人经过修行成仙,有了“白日飞升”等超自然的神通,就能“遍历三界”,与佛教的“三三行”相比,缺乏痛苦程度)。而佛教的“不生不灭”有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三三行”之后,才能“不生不灭”。也就是说要进入“不生不灭”的境界,让不灭的“灵魂”进入“天界”(西天极乐世界),就必须得通过使用人体这种带有“垢姿”的“灵魂”载体修行;经过“三三行满”,让人体这种“灵魂”载体经过有“生”有“灭”的经历,“涅槃”之后“灵魂”成就为神明,进入“天界”后(西天极乐世界)才能“不生不灭”。而“三三行”、有“生”有“灭”则是“不生不灭”的必备前提。也是佛教中所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三中就强调这个有“生”有“灭”,“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死;不生必不死,此灭最为乐”。佛教的“不生不灭”除了寓意着“灵魂”成就为神明后“长生不死”,之外,还寓意着这种“长生不死”的“灵魂”不再进入“人界”和“地界”轮回。如果再进入“人界”、“地界”那就是属于显示“神通”的概念;如果转世投胎再进入“人界”,则属于“应劫”或“转世应劫”、“转世应化”的范畴了。《西游记》作者以“不生不灭三三行”的说法来描述须菩提祖师,这就与释迦牟尼佛祖有了第二个实质性区别。释迦牟尼佛尽管“神通广大”,尽管“佛法无边”,尽管其成为佛陀后也可以有“不生不灭三三行”的法力,但其毕竟是使用过人体这种带有“垢姿”的“灵魂”载体;毕竟有过“三三行满”这种有“生”有“灭”经历的。尽管在佛教理论家和信徒们的粉饰下,也有释迦牟尼佛为自天地开辟就与之俱来的大神明的说法。但是这是种属于灵魂体系范畴的说法,并不能抹去释迦牟尼佛祖有过一次“三三行满”这种有“生”有“灭”的经历。而依《西游记》作者以“三三行”在“不生不灭”之后的排序来看,其使用的道教对其大神明的说法来形容须菩提祖师是无疑的。这也说明须菩提祖师的渊源是很久远的,最不济也在天地开辟之时。不属于“三三行”之后的“不生不灭”,也不存在有“生”有“灭”的经历。而且自从其有了“不生不灭”的来历之时,就能运用神通“遍历三界”。以释迦牟尼佛与《西游记》书中须菩提祖师有“没垢姿”、“不生不灭”这两个实质性的区别来看,须菩提祖师为佛祖如来化身之说,也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而在佛教的神明当中,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与《西游记》书中须菩提祖师有“没垢姿”、“不生不灭”这两个实质性的区别,事实上佛门中所有“佛陀”、“菩萨”品阶的神明都与“须菩提祖师”有着这两个实质性的区别。依此来看,“须菩提祖师”也很难忝列“佛陀”、“菩萨”品阶的神明。

究竟“须菩提祖师”该是什么样的神明,接下来我们将在佛教众神明中用姓名相近或相同的方式继续探寻。

《西游记》中的须菩提祖师为何方神圣(十六)

六、菩提树神、“须菩提”罗汉

通过罗列佛教众多的相关神明,我们依然无法须菩提祖师在佛教众神明体系中的位置,这里,我们就换一种方式,在佛教众神明体系中,用姓名相近或相同的方式来排比一下。

和须菩提祖师姓名相近或相同的,有两个神明,即“菩提树神”和“须菩提”罗汉。

㈠菩提树神,菩提树神是佛教二十四诸天神将中列居第十六重(另说第十四重)的一员女将,其来历是过去有个国王毁灭“佛法”,要毁掉佛门中有“觉悟、智慧、真理、功果”之称的“菩提圣树”

《金玉芳梆子戏》 第12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