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 (第1/4页)
西门在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果不了解本地习俗的人看到那还带着血丝的肉块会觉得自己被怠慢了吧?拒绝食用则是不给诚心待客的卢鹿人面子,习俗、语言不同不通,再加上横征暴敛之类的事情,怎么可能没流血冲突?
婉如随着兹莫向他们的赛衣节“打歌场”走去的途中,一面沉思,一面忍不住看着走在自己身侧的夫君,在各种书册都语焉不详的情况下,他又是怎么知道乌蛮许多喜好与规矩的呢?
那葡萄酒是很早之前他刚刚打算到西南夷地区来时就让自己准备着的,那时候他就知道卢鹿人好酒了?既然喜欢酒,那前辈子自己擅长的酿酒是不是也有用武之地了呢?
“听到了么?那边的欢声笑语,”肖阳遥遥指着山头朗声说道,“这里的人是会说话就能唱,能走就会跳,咱们这就见识见识去。”
三郎很是兴奋的拉着婉如去了打歌场,一行人看着从各处聚来的卢鹿青年男女热情洋溢的欢歌舞蹈,看着他们围成一圈绕着吹奏乐器的人一面哼唱一面甩手、踢腿跳着“打歌”。
清风拂面、野花漫山,歌声高亢婉转一声声一阵阵直入云霄,好一派洒脱自由的田园风光,看得人不由心神荡漾。
殊不知,四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京城小娘子也成了卢鹿少女们偷偷围观的对象。她们从没见过如此华丽的衣料、如此精美的刺绣,绣线比发丝还细比天上的星星更明亮。
有胆大者甚至直接走上前来询问婉如,她身上穿的锦帛是怎么织出来的,她裙摆上的鲜花和彩蝶是用什么线绣的。
“需要用特别的织机和原料,我也说不太清楚但家里的工匠会弄。”婉如笑着如此解释,丝毫没因为对方是所谓的“蛮夷”而露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她甚至很坦然的承认自己只会绣花,绣线怎么来的一概不知。
在说话的同时,婉如余光看向打歌场手拉手欢快跳着的少女们竟觉得心痒痒的,她们的舞蹈和京城的踏歌挺相似,节奏鲜明动作也不算繁复,随意看看就能学会。
她已经记不起自己究竟有多久没这样恣意的舞蹈了。
在这种氛围下,似乎全身的血液都在叫嚣:放下矜持吧,去和她们一道欢笑嘻嘻吧,语言不通有什么关系,歌声能传递情绪、肢体能表达心情。
询问她的少女似乎也从婉如的眼神中看出了她的渴望,突然就挥手叫来了她的同伴,当好几个卢鹿女孩一把拉着婉如和她的婢女冲进舞蹈圈子时,肖阳直接傻了。
他倒是没紧张婉如会不会遇到危险,只扬声道:“喂,这是未婚女孩才参与的!这是相亲盛会啊!你跑去干嘛啊?”
作者有话要说:我会说我看着《齐民要术》在写这章真正的种田咩?T T
在此要再次强调一下此文架空,关于历史中的乌蛮在唐或者说仿唐的环境下究竟是什么样的,墨鱼是一半参考各种文献,一半自由发挥,请看完笑笑就算了吧,切莫深究T T(仅能保证比纯瞎掰的稍微靠谱一点)。
土司这称呼是元朝才有的,唐宋书中确实称乌蛮头人为“鬼主”,《新唐书》所说:“夷人尚鬼,谓祭者为鬼主”。后面又有部分文献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妥当,鬼主只是汉人的称呼,所以“兹莫”一词伦家就提前使用了哒。
话说,墨鱼在念书的时候,彝人制造、山鹰组合之类的乐队经常在过节(火把节、彝历年)时来演出,嗯嗯,彝语歌还是蛮好听的。不过,我觉得有时候路过男生宿舍听到上面的人吼山歌,比正正经经作曲作词的还更有意思。
不知道他们吼的什么,不过我们都猜是追求女孩子的情歌,因为下面路过的女生越多打扮得越花枝招展,他们嗓门就越大,要是再抬头望一望,哎唷妈呀,那可就是一群狼嚎了,除了唱歌还吆喝、吹口哨。
很多少数民族“会说话就能唱,能走就会跳”这说法绝对不夸张,墨鱼参加篝火晚会的时候,我们几个汉族女孩跟着一个穿民族服装的男孩学动作,他很热情的教我们,过来一个他们本族的女孩也要学,结果那男孩用一种鄙视的语气反问:“你居然不会跳?!哪儿长大的哦?”
那女孩说她很小就跟父母进城了,男孩才没再涮她。后来那个男孩和来自另外一个地区的男孩斗舞才精彩来着呢,他俩先是聊自己家乡的歌舞,后来干脆就跟着音乐一人来一段儿,反复了好几次后来干脆两人一起跳,我们本来是围圈圈跳舞的,后来都围着给他们鼓掌去了。真是眼睛都能看直,现在都还记得他们腾空跳跃好高,腰肢很灵活,非常的富有激情,特别动人,连围观者都会觉得自己有种想跟着吆
《重生之将门娇妻百度云》 第54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