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坏耐际楣莩っ摺S幸淮危�以诮直呋�2元一本买了15本乾隆四年的《新唐书》、《新五代史》零本,回家之后着实让父亲臭骂了一顿。不过父亲最后一句话让我宽了心:“30块钱买一套《太平广记》多好。”现在我已有了两种《太平广记》,其中一种正是父亲所说的中华书局10本一套的那种。
那时的书市也是淘书的好地方,我总能弄到赠票,却总是没钱买。那时的书市还讲特权,一般先有两天不对外,要由省市机关领导和几所大学的老师先买,然后才对外开放。开放之后,买票的人要排出几百人的队伍,所以要到赠票就意味着可以先进去抢好书。有一年书市(大概是1987年吧),我一早就到了,兜里揣了20元钱,一进去就见到两套书:一套是《苏轼诗集》,八本7元;一套是《王荆公选唐百家诗》,八本或是十本,要价8元。左翻翻右翻翻,都喜欢,可都买了就只剩下5元了,买不了几本别的书,于是只选了《苏轼诗集》,因为家里已有《全唐诗》了。这十几年里,《苏轼诗集》大概又印了两三回,而《王荆公选唐百家诗》却再未见到。就像当年我在《五灯会元》和《二程全书》之间作出的选择一样,这是一个愚蠢的选择:《五灯会元》已重印多次,今天还在书店里见到有4折的,而《二程全书》却全无踪影。
大概是1988年吧,父亲给了60元上街买衣服,到了中街,首先去书店一逛,却发现了《词话丛编》,精装五本,35元一套。这套书的雅致漂亮,绝非再版后绿色封面的所能比拟,一见之下,大为倾心,而且当时正沉醉于《人间词话》,突然之间见到久已欲读的词话大都收入其中,逡巡再三,终于买下。用剩下的25元钱买了一身便宜衣服回家。
也是在1988年,一次和父母去古籍书店,见到早就预告要出的《诸子集成》已到。当时有三种子书汇编,此其一,32开精装八本;另一种是影印民国时石印本的《百子全书》,32开精装十册(大概吧);还有一种是16开精装一册的《二十二子》,也是影印本。后两种我都翻阅过,嫌《百子全书》字体丑恶且错误多,又嫌《二十二子》字太小(后来还是受不住诱惑,又买了一本),见到《诸子集成》后大为惬意。交过钱后,父母接着去逛街,我则急不可耐地骑车回家。怕书有磕碰,我硬是一手托着这八本书骑了40分钟的车。到家后,胳膊已累得肿了,不过心中的喜悦却是丝毫未受影响。
那时的线装书虽贵,但还买得起,可惜我却没买多少。有一次,古籍书店搞了一次线装书展销,我攒了30元钱,趁着中午不吃午饭挤出的时间,想去买早就惦记的《王文成公全书》。顶风骑了半个小时,却吃了闭门羹:店员午休,不卖书。没办法,转进旁边的店中,发现了《历代诗话》、《续历代诗话》,五本才7块多,也是早就想买而未见的书,只好退而求其次,买下这五本。《王文成公全书》终于没买成,不过后来还是买到了校点的更完善的本子。
80年代的古籍书店是很牛的,中午11点就开始撵人午休,下午快两点才开门,四点多一点就又撵人准备关门。那时的服务员是可以随便骂顾客的,你若敢还嘴,以后就别想在这个书店买书;而且图书是不开架的,想看清架上的书名,非得有好眼力外加厚脸皮才行。想买书的话,得先估计好书价,然后让服务员拿给你看,如果超出了心理预期,不买就得挨顿骂。如果你看了一本不买,就别想让服务员再拿第二本。一般都是先拿一本说我买,然后再让服务员拿别的书看。为了买本书,常常得先计划好一番策略,才能顺利地买到书。我买《元诗选》是先买二、三集再买初集,便是因为此。当时到书店买书,却发现那天正是态度最恶劣的一个娘们儿坐在柜台前,我说了两遍给我拿一下《元诗选》,她却纹丝不动,我知道今天她是不会卖书的了,只好到内部书店去看。内部书店只有二集三集,没有初集,没办法,只好先买下。熬过了六天,我估计那个娘们儿不当班,去了一看,果然换了一个态度稍好的,这才买到初集。现在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古籍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顾客的地位也一天高过了一天。这几年,我已不怎么在古籍书店买书了。前不久,我去买《二曲集》,还是那个娘们儿当班,书店中剩下的两本一本稍脏,另一本书皮缺了个小角,我问还有没有,她说没有了,但马上又说,你等一下,我上楼上给你找去(楼上的店是独立核算的)。等了一会儿,她便拿来两本全新的《二曲集》让我挑。时势就是这么捉弄人,好书多的时候,买书不易;买书方便了,好书却越来越少、越来越贵,让人买不起。
《闲谈家乡之奇石》 第6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