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朝堂拉锯 (第1/3页)
沈茯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次日清晨,宣政殿早朝。太平公主端坐在珠帘之后,看着堂下伶仃站着的两个人,怒火直冲天顶。
“人呢!”
“公主,他们……全都称病告假了。”说话的是右千牛卫将军薛崇训,太平公主的长子。太平公主有四子,两为薛姓,两位武姓。现在在朝中还有实权的,就只剩下右千牛卫将军薛崇训和辅国大将军薛崇简了。今天,也只有他们两个上了朝。
“全都病了?”太平公主蹙眉。
薛崇训和薛崇简对视一眼,低头道:“是。”
“哗啦”一声,珠帘被掀开。太平公主盛怒而出,吓得龙椅上的李重茂微微瑟缩了一下。
太平公主看着空荡荡的朝堂,满腔的怒火想发都发不出来。她双唇紧抿,怒声说了句:“散朝!”便大步下殿去了。薛崇训和薛崇简面面相觑,皆是摇了摇头。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三日。三日后,不仅仅是五品以上的常参官,就连光禄寺、太仆寺、太常寺、大理寺、鸿胪寺等不上品的主簿主书也都纷纷称病不职。太平公主下旨罢官,可偏偏大唐自太宗朝就有规定,官员在因病告假时不得被罢免,告假超过百日才能自动卸职。太平公主又想加封武崇敏、武崇行,让他们入宫协助理政,可中书省和门下省几乎集体告假,圣旨审不出来,也发不下去。太平公主这才发觉她的党羽已经死的死,发的发,现在的朝廷,根本不听她的。
她是又悔又恨,悔恨当初不该那么信任崔湜,将朝政大权都交到他的手上。不过短短一年的时间,她的权力已经被架空。
在百官罢朝半个月之后。整个朝政陷入混乱。中央政令不达,地方上奏得不到批复。偏偏此时正赶上长江秋汛,请求赈灾的奏表堆满了龙桌案,太平公主看着堆积如山的奏表,只觉得太阳穴一突一突地跳着疼。
“母亲,昨日收到了衡阳节度使的折子,请求入长安省亲。”薛崇训低声说道。
太平公主眸光一凛。他们这么快就坐不住了。真是一群狼子!
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恐怕真要出乱子。
太平公主站起身。薛崇训抬头看了她一眼,问道:“母亲,该怎么办啊?”
“你不用管了。我自会收拾。”
太平公主大步离去。不一会儿。门外便传来太监尖扁的声音:“摆驾甘露殿。”
能收拾这残局的人,只有杨辰。太平公主知道自己这一去,便彻底丧失了主动权。可是她别无选择。
门前金吾卫守备森严。明晃晃的长戟高高刺向湛蓝的天空。长戟之后的院落中,却恍然传来一声琴音。
太平公主循着琴音而来。大殿外,周穆儿低身行礼,轻轻推开了殿门。太平公主缓步而入,屏风后。杨辰屈膝而坐,一曲终结。
“没想到你的琴艺也不错。”
杨辰的脸上没有丝毫惊讶,好像太平公主的出现早已在她意料之中。她站起身,毕恭毕敬行了一礼,道:“琴是入宫以后才学的,公主见笑了。”
“哦?”太平公主手指划过琴弦。一串音律流荡而出,若淙淙流水,“倒是一把好琴。”
“是上官昭容的遗物。”杨辰垂眸。神情柔和安定,“奴的琴艺也是昭容教的。”
太平公主挑眉:“上官婉儿待你确实不错。”
“奴半分也不敢忘。”杨辰淡淡含笑,道,“这几日闲来无事,整理了昭容诗作三十余首。我想刊印成册,以示缅怀。”
太平公主看着她。心里恨意丛生。好啊,好一个上官婉儿的学生,还真是沉得住气。
杨辰自然沉得住气。主动权都在她手上,胜利在望,她更加不必着急,只等着太平公主主动低头。
“我看你是太闲了。”太平公主冷冷道,“得了,让你歇了这么长时间,也该出来做点事了。”
杨辰挑唇一笑,道:“奴是被软禁,不是歇着。”
太平公主眸光一凛,道:“软禁也好,休息也罢。外面的金吾卫立时就会撤去,出不出来,你自己决定。”
“当然是我自己决定,”杨辰含笑道,“还有谁能做我的主么?”
杨辰唇边笑意骤然收敛,忽然击掌三声。外面院子里脚步沓杂,从窗外望去,金吾卫已经将大殿团团围住,森然的长戟向着殿门。
太平公主脸色骤变:“你这是什么意思?”
杨辰仍旧淡淡,说道:“请公主交出镇国大印。”
“你这是谋反!”太平公主厉声道。
《太平年间把荣享简谱》 第十二节 朝堂拉锯(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